核心观点:国家标准落地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车载感知与测试验证环节受益显著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国家标准逐步落地,L2级智能驾驶从“自由发展”迈入“规范运营”阶段。新标准对功能安全性、驾驶员状态监测、复杂路况应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预计将推动整个产业链技术升级和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车载感知设备(如摄像头、雷达)、决策控制系统(域控制器、芯片)以及测试验证服务等领域,将迎来新一轮需求增长。技术领先、已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新标准主要内容与产业影响
该征求意见稿首次对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提出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安全规范,主要包括:
1. 功能安全与多场景覆盖能力提升
- 对车辆控制精度、驾驶员注意力监测(如手离方向盘5秒提醒)、系统运行边界提示等12项指标作出量化要求。
- 系统需完成包括夜间、雨雾天气、道路施工、跨车道障碍等23类典型场景的测试,推动感知系统从单一传感器向“多传感器融合”演进。
2. 测试与数据记录要求趋严
- 要求企业建立仿真测试与实际道路测试相结合的验证体系,并确保测试覆盖不同路况、时段与系统故障状态。
- 规定事故数据必须记录保存,包括车速、加速度、驾驶员视线及方向盘状态等信息,这将带动车载存储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
产业链受益环节与代表企业分析
新国标执行后,以下环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受益环节
环节
产品/服务
受益逻辑
代表企业
2024相关业务占比
优势
感知层
车载摄像头/镜头
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趋势,高清、广角、夜视功能变标配
联创电子
20.18%
特斯拉、华为供应链,市占领先
超声波/毫米波雷达
复杂场景冗余需求提升,适应恶劣工况稳定性
豪恩汽电
99.91%
大众、比亚迪供应商,已实现量产
激光雷达、V2X设备
长距离高精度检测与车路协同建设加速
万集科技
4.04%
激光雷达测距超160米,参与国家级项目
决策层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多源数据处理、高算力与安全合规需求提升
德赛西威
26.48%
英伟达方案量产,客户覆盖广
车规级AI芯片
复杂算法算力需求增强,需满足最高功能安全等级
富瀚微
13.24%
产品进入比亚迪、长城供应链
测试验证
试验场服务
强制检测带来市场扩容,仿真+实车全流程验证
中汽股份
国内首个第三方测试基地,承接强检
执行层
线控制动与转向系统
系统响应速度与安全冗余要求提高
伯特利
45.59%
线控制动技术领先,国内市占率高
重点环节增长动力解读
- 感知设备:多传感器融合成为“刚需”新标准对复杂路况识别提出更高要求,将推动高清摄像头(800万像素以上)、4D成像毫米波雷达、高线数激光雷达加快普及。相关企业如联创电子(特斯拉、蔚来供应商)、豪恩汽电(超声波雷达配套率超30%),将受益于单车传感器数量大幅提升。
- 决策控制:域控制器与芯片迎国产化机遇为处理更多传感器数据,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算力需求从200TOPS向1000TOPS跃进,德赛西威相关产品已用于小鹏、理想等热销车型。芯片方面,富瀚微等国内企业逐步打破国外垄断,推进车规级AI芯片自主可控。
- 测试验证: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中汽股份表示,新标执行后车企测试需求将大幅增加,预计智能网联检测业务收入占比可从15%提至30%以上。中国汽研等机构也有望承接更多国家强检与地方准入评测项目。
投资关注方向与风险提示
可重点关注:
- 高壁垒核心零部件企业:已切入国际车企供应链,具备量产能力,如联创电子(车载镜头)、万集科技(激光雷达)、德赛西威(域控制器)。
- 直接受益于新标的环节:测试验证(中汽股份、中国汽研)、数据安全(数字认证)、驾驶员监测(虹软科技)。
- 国产替代空间大的领域:车规芯片(富瀚微)、线控系统(伯特利)等进口替代率仍低,政策支持下有突破潜力。
免责声明: 以上分析旨在帮助理解内在逻辑,绝不构成任何具体的买卖建议。投资决策请务必谨慎,做好充分研究,并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