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
央广网杭州9月18日消息(记者项楠)连日来,“杭州一女子误触氢氟酸不幸身亡”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有消费者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有多家电商平台售卖不同浓度,不同规格的氢氟酸溶液。那么,情况到底如何呢?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它所含有氟元素与我们人体中的钙元素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民间也会叫它‘化骨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烧伤及创面修复主任医师林邦长告诉记者,氢氟酸溶液通常用于半导体与玻璃等的加工、蚀刻和清洗。
电商平台已检索不到“氢氟酸溶液”
9月17日13时,记者依次在三个使用较为广泛的网购平台搜索“氢氟酸”、“氢氟酸溶液”、“氢氟酸清洗剂”等关键词时,均没有发现相关产品。发稿前,记者再次进行搜索,依旧没有检索到相关产品。
各电商平台均已检索不到“氢氟酸溶液”(央广网发来源:电商平台检索页面截图)
其中,在第一家电商平台搜索时,检索界面弹出的多为包括去氟灵洗眼液、迪辐特灵应急冲洗液等的氢氟酸应急套件;在第二家电商平台搜索时,弹出多个玻璃幕墙清洗剂与氢氟酸含量为9.5%的牙科用氢氟酸酸蚀剂商品;第三家电商平台检索结果则主要为氢氟酸含量为9.5%的牙科用氢氟酸酸蚀剂商品。
此外,在第二家电商平台客户端搜索“氢氟酸溶液”时,其搜索栏下方还设置了一栏消费提醒:“使用氢氟酸溶液时请遵循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建议配备应急冲洗装置,安全存储并对外突出展示警示标语。”
记者在第二家电商平台客户端搜索“氢氟酸”时,其搜索栏下方设置了一栏消费提醒(央广网发来源:电商平台检索页面截图)
“氢氟酸溶液”一天前还可在电商平台随意购得
但根据消费者的反映,此前一天,多家电商平台还可以随意下单买到氢氟酸溶液及相关产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月16日下午,在网购平台搜索相关氢氟酸试剂产品时,页面曾出现多家在售的标准溶液,浓度从0.5%~40%不等,少则以100ml为单位按瓶售卖、多则能拍25kg一桶,有商品销售数量过万件。
另有媒体报道,部分售卖氢氟酸产品的商家客服回复,氢氟酸溶液于9月16日突然下架系“老板的决定”。有的商家则态度隐晦地回复“请留言,要多少数量,或者什么规格,老客户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后又明确提出“可加微信,通过另外线上渠道购买”,暗示商品并未真正停止销售,只是转移至平台外的私下渠道。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相关商品情况(央广网发来源:电商平台私信页面截图)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多个售卖玻璃幕墙清洗剂的商家客服商品成分时,其并未正面予以回应。其中一个客服,复制了一段笼统的产品简述作为回应:“本品主要由多种无机酸、乳化剂分散剂互配而成”。售卖牙科用氢氟酸酸蚀剂的商铺客服则介绍,店铺并无高浓度的氢氟酸溶液售卖,且其售卖的商品仅用于牙科修复体表面处理用。
“氢氟酸因其高毒性(强烈腐蚀性、能导致深度组织坏死和系统性中毒)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实行严格的许可和管制制度,普通个人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购买。”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国告诉记者,只有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合法主体,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等,才能申请购买和使用。这些单位必须证明其拥有合法的用途、符合安全标准的储存条件和专业的使用人员;必须通过政府指定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交易平台进行采购,整个流通过程可追溯;实行严格的“五双”管理制度或类似的精密台账,对“进、用、存”的数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每一滴溶液的流向都清晰可查,防止遗失或挪用;做实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对使用的浓度、操作步骤都有明确规定。
业内人士提醒:除了“氢氟酸”,日常使用的化学用品也应引起警惕
消费者陆先生也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自己在使用从某直播平台上购买的锅底除黑剂时,曾被该商品烧伤过。陆先生说,使用该产品时,带了一次性手套,但还是有部分溶液沾到手上,当觉察出手指有刺痛感时,他赶紧用清水冲洗,反复几次冲洗后,虽然刺痛感消失了,但手指还是被腐蚀成了白色。当时他甚至一度怀疑指纹可能被“烧”掉了,幸亏后来皮肤逐渐恢复了本色,现在想起都有些后怕。陆先生认为,自己险些被伤害的原因,一是防护意识差;二是商家未在商品销售页面明确提示商品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
记者点击陆先生提供的商品链接后看到,该商品页面仅对商品的功能特点、适用范围、产品信息内容进行了介绍。其中,适用范围部分,对商品不适用的锅具材质、部位作了提示;在产品信息部分的产品成分一栏,仅描述该商品含有活性碱、渗透剂、螯合剂、摩擦粒子、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并未提供成分具体信息。整个页面,仅在使用说明一栏展示“请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日常放置于未成年人不宜触及处,以免产生安全隐患”字样,并无其他提示商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信息及注意事项。
“我曾经为了将马桶清洗的更干净,把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在一起用,没几分钟就感觉呼吸困难、嗓子疼,之后还有恶心、冒汗的症状,还好送医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消费者潘先生回忆起自己使用相关商品中毒的经历,至今仍感到后怕。
据业内人士介绍,强酸强碱类、挥发性有机溶剂、含氯消毒剂、农药类、重金属化合物等化学品,因其特性功能,常被用于生产制造相关工作、生活用品,这类日常生活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商品也应引起社会大众警惕与重视。如存在于洁厕灵、管道疏通剂、蓄电池中的强酸强碱类物质,具有强腐蚀性;长期接触常见于装修材料、家具中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溶剂,则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血液病等。
线上销售的农药产品(央广网发来源:电商平台检索页面截图)
记者注意到,此类商品在各线上平台均有较高销量,其中一些商品注明了注意事项,一些给出了免责声明。一家售卖农药产品的店铺更在其购买前须知中注明了“非专业技术人士,谢绝购买”字样,但消费者仍能通过平台自主下单购买。
一线上销售的农药产品,购买前须知标注了“非专业技术人士,谢绝购买”字样(央广网发来源:电商平台某店铺商品介绍页截图)
“客观来讲,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去做,一般是不会发生使用某种产品而产生危害的情况。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遵循规范要求。”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国认为,消费者在使用相关商品时发生不适反应,也不应简单地归类为商品问题,“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人咖啡、酒过敏、也有些人会对某种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不能一概而论。”
谈及化学品中毒的预防,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史婧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把84消毒液、洗涤剂等特殊物品按照特定的规则去码放,千万不要将其和常用的药品、食物放在一起。同时,切忌混用,用完后也别轻易换包装、换瓶子,以免误接触或误服。
医生建议,若有群众不慎接触了危险化学品,应立即冲洗接触部位、迅速脱离污染环境、及时呼救送医,并向医生清晰说明接触的化学品名称、浓度、接触途径(皮肤、眼部、吸入、误食)、接触时间以及已采取的自救措施,为医生成功处置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业内人士提醒,商家在销售此类商品时,也应准确说明商品成分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危害,并对如何正确使用、危险发生后如何正确处置作出提示,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同时,也避免给自身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来源:央广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