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安宫牛黄丸,神药还是安慰剂?

0
分享至

9月9日,羊城晚报报道了一则新闻《“神药”安宫牛黄丸遭遇挑战:北京协和医院研究证实其效果与安慰剂组无异》,报道称: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引起一片哗然,甚至被一些自媒体宣称安宫牛黄丸“跌落神坛”,安宫牛黄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科学审视风暴。”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RCT研究),简单来说,就是把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新药,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或安慰剂,从而比较疗效。在这项研究中,安宫牛黄丸组和安慰剂组最终分别纳入57例和60例患者。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在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方面,效果与安慰剂组无异;90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结果显示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

事实上,这篇名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gong Niuhuang Pill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GONG TRI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clinical trial’[1]的研究并不是刚刚发布的,而是早在今年3月5日就发布了,直到被羊城晚报报道以后,才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


这类公开发表在有影响力医学期刊的中医药研究,实在是太少太珍贵了,尤其是协和医院这项对安宫牛黄丸的临床研究的质量之高,在国内相当罕见。

这项研究的注册机构是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www.clinicaltrials.gov),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中成药的临床研究都是发布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少数敢于在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进行登记的,如连花清瘟、血脂康、复方丹参滴丸等,最终的试验结果都乏善可陈。

这项研究是目前为止,所有登记在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唯一状态显示为“已完成”的三期临床试验。[2]


作为对比,其他登记在美国临床注册网的中成药状态是这样的:

2018年6月,天士力登记了一项复方丹参滴丸(T89)预防及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二期临床研究,这项曾被国内中医药从业者寄予最大期望能够冲击美国市场的研究,仅完成二期就于2019年11月结束了。



和记黄埔医药于2018年提交了一项关于穿心莲制剂的 I 期剂量递增研究,后因自身原因中止了项目。


银杏药业于2017年提交了一项中草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试验,至2020年,因招募不到足够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而中止了研究。


总之,那些登记在美国,接受最严格现代医学检验的中成药研究,没有一项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

协和医院的这项研究的最初登记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最后一次更新信息为2022年7月30日(具体试验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

试验在中国10个临床中心招募了120名受试者(实际为117例),所有相关研究机构和个人均将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标准。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DSMB)将在研究期间定期监测安全性。项目期间将记录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评估和神经功能评分量表。

注册信息显示,该研究的负责人是协和医院的彭斌博士。


彭斌,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神经科主任及副院长职务。199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长期从事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危重症诊疗,主攻脑血管病领域,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脑小血管病及卒中二级预防等方面有深入研究。2021年4月至2023年期间参与医疗援藏工作,主导建立西藏卒中救治体系并推动当地诊疗技术发展。主持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除了彭斌,另一位通讯作者倪军博士,同样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学专家。

下面是所有参与该项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研究中心名单。


参与的研究中心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杂危重罕见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工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等,真正做到了大样本、多中心。

无论是试验设计还是研究团队,这是一次完成质量非常高的临床研究。

一直以来,中医界总是以“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看待和衡量中医的原因”为由,拒绝用现代科学检验传统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有“中医泰斗、国医大师”之称的老中医邓铁涛曾说过:“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思路不一样。这也是我们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看待和衡量中医的原因。”[3]


来自人民日报的评论《人民日报评论:守正创新,让中医药永远姓“中”》也给这种说法做了官方定调。[4]


文章说:“中医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却要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导演了现代版的‘削足适履’。”

不允许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意味着尽量避免中医和现代医学在同样的规则下同台竞技,这就好比说:中国武术和现代搏击不是一种竞技项目,所以二者不能同台竞技。

经管如此,近年来,安宫牛黄丸还是登记过若干次临床试验的,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安宫牛黄丸登记过6次研究。


无一例外的是,研究状态均处于“预注册”阶段。


协和医院这项双盲对照研究,揭露了中医药经不起科学检验的本质,何况对象还是大名鼎鼎的安宫牛黄丸,这在当前这样一种政策和舆论导向下,协和医院敢于公布临床研究结果,实属难能可贵。

要知道,安宫牛黄丸堪称国内价格最高的“神药”之一,这项研究结果,对安宫牛黄丸市场价值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2017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鸿信二十周年春季拍卖会中,一粒产自60年代的广誉远安宫牛黄丸被卖到了11万元的天价。


同样是在这届拍卖会上,4粒产自1993年份安宫牛黄丸也被炒到了6.3万元的高价。

这几年因为国家禁止犀牛角入药,中药厂把安宫牛黄丸中的犀牛角这一成分换成了水牛角,价格才有所回落,即便如此,每一粒安宫牛黄丸的网络售价仍然达到860元,早年份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为什么安宫牛黄丸的价格如此昂贵?

这离不开那些关于安宫牛黄丸的神奇故事。

2002年5月,凤凰卫视著名女主持人刘海若在伦敦的火车出轨事故中遭受重创,经过抢救后,医院宣布刘海若脑死亡,但她的家人无法接受这个结论,便向中国使馆请求帮助,随后北京宣武医院派出了中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赶赴英国,并将刘海若接回中国进行治疗,住进了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ICU。

据说,当时京城名医云集宣武医院,对刘海若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据说当时很多医生的结论是:现病人虽有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咀嚼活动,但其愈后是否有恢复神志的可能尚难定论。

随后,抢救小组用尽了一切可能救治刘海若的方法,比如用西医西药抗菌消炎,用中医中药清热、醒脑,用针灸按摩促醒、开胃,等等。

入院20多天后,刘海若的高烧终于被控制住,基本脱离了危险期。紧接着,救治小组又通过针灸、高压氧,以及按摩、活动关节等一些康复治疗手段帮助海若苏醒,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刘海若终于睁开了双眼。5个月后,刘海若搬离了重症监护病房,开始接受康复治疗。

关于刘海若是如何被“救离鬼门关”的,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宣武医院中医师李宗信认为,刘海若得以奇迹般地恢复,得益于几颗神奇的中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几颗中药丸,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宫牛黄丸。

据李宗信说:“刘海若当时神志昏迷,肺部有多处感染,我们当时从中医角度看,海若是气阴两虚,血淤痰阻这么一个情况,病人当时高度昏迷,舌红无苔,然后就采用了中医的宜气养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痰的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

然后的故事是:“护士们给刘海若喂服了安宫牛黄丸,之后大家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奇迹发生了,第二天,病人的体温降到了38℃。第三天,到了37℃,刘海若的生命体征竟在服用了7颗安宫牛黄丸以后逐渐恢复。”


李宗信说:“安宫牛黄丸是中药三宝之一,它主要适用于高烧昏迷的情况,高烧,脑壳被闭塞了这样的情况,用安宫牛黄丸,它是属于中药的凉开剂,在高烧的时候用安宫牛黄丸比较好。”

现代医学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药物的疗效,而我国传统毉学则通过口口相传的神奇故事来证明药物的疗效。

这个神奇的故事,让安宫牛黄丸作为一种救命神药被深深地植入到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据说在国内很多医院的icu里,即便是不经过医院医生的同意,也会有家属偷偷给危重病人喂安宫牛黄丸。

那么,安宫牛黄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药?这种药真的具有让病人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吗?

让我们从这个药的诞生说起。

安宫牛黄丸诞生于清代,据说其发明者是生长于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著名中医吴塘(1758-1836),因为其字是鞠通,后世更多称其为吴鞠通。


和很多传说中的著名中医一样,吴鞠通学医是半路出家,19岁时,吴鞠通因父亲患疾去世而心中悲愤,感叹“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到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就无法尽孝,于是立志学医。几年后,精究医术的吴鞠通终于成了温病大家,达到了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

吴鞠通有一本著作叫做《温病条辨》,在这本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安宫牛黄丸的主要成分和药材用量,包括: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一两)、黄芩(一两)。

对于安宫牛黄丸定的药效,吴鞠通是这样说的:“芳香化秽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开窍、醒神、保肾、去火。

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药理(即为什么这个药能够开窍、醒神、保肾、去火),吴鞠通是怎么研究出来的?他都做了哪些临床试验?

答案是,吴鞠通压根没做过系统性试验,而是是根据这个药中不同成分的“药性”,靠自己望文生义,想象出来的。

在《温病条辨》中,吴鞠通这样描述安宫牛黄丸的药理来源——

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郁金草、梅片、雄黄石、麝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等等。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什么通心主之神、邪鬼瘴气、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之类的用语,是典型的巫毉或者玄学,与医学毫无关系。

问题是,安宫牛黄丸的功效不是让人起死回生吗?为什么按照吴鞠通的说法,仅仅是开窍、醒神、保肾、去火呢?

答案是,既然安宫牛黄丸的疗效不是来自临床试验而是臆想,那么不能只你吴鞠通能臆想,别人就不能靠拍脑门修改你的方子吗?

这个修改安宫牛黄丸方子的人,就是活跃于清末至民国,大名鼎鼎的绍兴神医何廉臣。


首先,何廉臣在其著作《重订广温热论》中,将安宫牛黄丸的成分进行了调整:“西牛黄、广郁金、白犀角、小川连、飞辰砂(各一两) ;梅冰、麝香(各二钱五分); 真珠(五钱)、焦山栀、飞雄黄、青子芩(各一两) ,金箔为衣,蜡护”,我们在拍卖会上看到的包着金箔的安宫牛黄丸就是来源于此。

然后,何廉臣还给安宫牛黄丸的疗效进行了重新定义,他在《重订广温热论》中说:“治飞尸猝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

这里的“治飞尸猝厥”,指的是突然昏倒而不省人事,这就是安宫牛黄丸具有起死回生功效的依据所在。

问题是,何廉臣认为安宫牛黄丸能够“治飞尸猝厥”,药理学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做过临床试验?

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知道的是,何廉臣这个人,其实是个名不副实的庸医。

说起何廉臣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但如果说起鲁迅先生那篇文章《父亲的病》,其中用“原配蟋蟀一对”做药引,用“败鼓皮丸”做药的那位绍兴名医,就是何廉臣,这篇文章入选了中学课文,相信只要上过中学的朋友,都会有印象。


《父亲的病》中原文是这样写的:“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用“打破皮鼓”这样的疗法来治疗鲁迅父亲的水肿病,正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而当鲁迅父亲的病逐渐不治之后,何廉臣也没能用安宫牛黄丸来给他起死回生,而是这样敷衍:“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这样的神棍所为,最终让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喊出了那句发人深省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这就是安宫牛黄丸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疗效及药理的起源故事,与科学无关。

北京同仁堂是最早生产安宫牛黄丸的药店之一。北京晚报曾在2014年做过一篇报道,报道中同仁堂顾问金霭英表示:安宫牛黄丸是清代名义吴鞠通发明的,经同仁堂第二代传人乐凤鸣整理并发扬光大。


这显然是在吹牛,要知道吴鞠通的生卒年月是1758年至1836年,而乐凤鸣生于1661年,卒于1742年,乐凤鸣去世的时候吴鞠通还没出生,到底是吴鞠通剽窃了乐凤鸣的发明?还是乐凤鸣具有穿越能力,穿越到了几十年以后?

去掉水分,北京同仁堂仍旧是最早生产安宫牛黄丸的药店之一,当初同仁堂的两大招牌药丸,一味是曾经被誉为清火圣药,后来被发现导致数十万人患上尿毒症的龙胆泻肝丸,还有一味就是安宫牛黄丸。

起初,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成分包括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冰片、麝香、珍珠。直到1993年,由于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犀牛角便不再被允许入药,此后,包括同仁堂在内,国内生产安宫牛黄丸的厂家都把犀牛角这个成分由水牛角浓缩粉替代,这也是导致1993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大涨的原因。

那么,安宫牛黄丸究竟有没有传说中起死回生的功效呢?

如果你相信现代科学,协和医院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这篇研究,介绍的非常明白:


“研究者把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安宫牛黄丸组患者57例和安慰剂组患者60例,一组接受新药,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或安慰剂,从而比较疗效。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在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方面,效果与安慰剂组无异;90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结果显示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这还只是针对安宫牛黄丸的有效性试验,进一步说,安宫牛黄丸不仅疗效存疑,且具有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

从安宫牛黄丸成分表来看,其中毒副作用明显的分别有雄黄、朱砂以及冰片。

根据1996年《JournalofForensic Science》(法医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含砷量与含汞量都相当高,其中含砷量为3.21毫克-36.6毫克,含汞量为80.7毫克-621.3毫克。[5]

其中雄黄的的重要化学成分是四硫化四砷,过量服用可能会造成砷中毒,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过量服用可能会造成汞中毒,而冰片代谢产物中的樟脑成分已具有神经毒性,可穿透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服用甚至可能引发肝损伤和胚胎毒性。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很多国家,安宫牛黄丸是被禁止进口和出售的。

你当然可以不相信现代科学,依然固守“不能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继续用双重标准对待中医和现代医学,尽管在没有任何试验数据,坚持相信安宫牛黄丸是有效的。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可以将“信仰”定义为对没有证据的事物的坚定信念。在有证据的地方,没有人会说“信仰”。我们不说“2加2等于4”是信仰,也不说“地球是圆的”是信仰。我们只在希望用情感代替证据时才谈到信仰。”

用信仰代替科学,就有了无需经过临床试验环节就能够走入市场的现代中成药。

有仅用15天就完成了“研发”工作的连花清瘟:


“他们昼夜攻关,在短短的15天内完成了“连花清瘟胶囊”的提取、浓缩、干燥、成型等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第2168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绽放科技之花——连花清瘟胶囊研发纪实)

有仅用6天就完成研发的被纳入医保的抗新冠中成药清热排毒颗粒:


“(2020年)1月2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正在多方搜集相关病情信息和有关中医方剂应对疫情,请你尽快研究并提出相应方案。……葛又文依据前期有关资料,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芩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一个新的方剂。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剂为单位,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的情况下产生几倍量的效果,寒湿热毒排出的速度就更快。1月26日中午,葛又文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拟好的处方递交给王志勇,坚定地说:“我来请战!希望能到武汉阻击疫情。”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 人民网白剑锋)

药监局规定:现代医学药物在上市前,必须就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三期临床试验,而中成药则不需要。

不仅仅是连花清瘟和清热排毒颗粒,其他成千上万种中成药,无需循证医学依据就可以在我国获批上市。

糊弄自己人容易,想进入国外市场,则必须要有经得起验证的循证医学依据。

下图是来自2017年版《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蓝皮书》的统计结果:


列表中的中成药,都是试图国际化,走向欧美市场的。

遗憾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冲击FDA的中成药,至今无一款通过FDA的三期临床试验。

以上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并没有公布出来,更多是状态未知,相比之下,协和医院这次敢于公开安宫牛黄丸的疗效等同于安慰剂,在我国中医药领域算是一次非常有勇气的突破了。

中国传统医学想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的是尊重科学的勇气。

我们并不是没有走出去过。

2015年10月,我国杰出的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对青蒿素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传统医药进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我们并不是没有成功过。

青蒿素的成功,经历过上千次临床试验,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典籍中的古方进行检验:

“截至1978年11月青蒿素(包括黄花蒿素、黄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时,参与青蒿及青蒿素研究和协作的单位有45家之多。这些单位用青蒿粗制剂、青蒿素共进行了6555例的临床验证,用青蒿素制剂治疗的有2099例,其中恶性疟588例(含脑型疟141例)、间日疟1511例。”[6]

安宫牛黄丸失败了,复方丹参滴丸失败了,血脂康失败了,连花清瘟失败了……

青蒿素成功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用“中西医不是一种体系”划地自守、自我麻痹,就永远无法走向成功,勇于面对失败,敢于自我否定,自我革新,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资料

[1] https://journals.lww.com/cmj/fulltext/2025/03050/safety_and_efficacy_of_angong_niuhuang_pills_in.10.aspx)

[2]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4475328

[3] https://www.gzucm.edu.cn/info/1291/23401.htm

[4] http://www.natcm.gov.cn/hudongjiaoliu/guanfangweixin/2019-10-27/11654.html

[5] Espinoza, E. 0. and; et al. Toxic Metals in Sel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1996,(3)

[6] 黎润红,张大庆.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9):1046-10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7岁初三学生宁宇华去世,长得很帅是体育生,打篮球意外摔倒身亡

17岁初三学生宁宇华去世,长得很帅是体育生,打篮球意外摔倒身亡

180视角
2025-09-18 13:09:07
武汉5岁女孩独自住公园三年,父亲被约谈,警方走后又被放回公园

武汉5岁女孩独自住公园三年,父亲被约谈,警方走后又被放回公园

鋭娱之乐
2025-09-18 22:58:35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萌神木木
2025-09-18 17:29:23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娱小北
2025-09-18 17:10:21
终于醒悟?日本喊话:上映《731》!令人担忧的事发生,官方出手

终于醒悟?日本喊话:上映《731》!令人担忧的事发生,官方出手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9-17 16:41:28
男子8001元捡漏网拍劳力士手表,商家认为亏本拒绝发货,诉至法院获赔7万元

男子8001元捡漏网拍劳力士手表,商家认为亏本拒绝发货,诉至法院获赔7万元

大风新闻
2025-09-18 22:31:20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0:20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为了一个高速费,顺风车司机和乘客吵成了世界大战。

为了一个高速费,顺风车司机和乘客吵成了世界大战。

差评XPIN
2025-09-18 00:11:43
从月入11万到被封杀,网红“户晨风”凉了

从月入11万到被封杀,网红“户晨风”凉了

卢松松
2025-09-17 15:53:02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挪威Talk
2025-09-18 13:23:27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春秋论娱
2025-09-18 07:57:37
亚洲最差队!中国男排世锦赛3战全败仅赢1局 拉巴西下水+携手出局

亚洲最差队!中国男排世锦赛3战全败仅赢1局 拉巴西下水+携手出局

我爱英超
2025-09-18 22:35:39
今天为什么大跌?

今天为什么大跌?

暴躁老王点评
2025-09-18 15:50:19
北约4万大军压境!普京军装亮相,波兰请求中国主持公道

北约4万大军压境!普京军装亮相,波兰请求中国主持公道

科技有趣事
2025-09-18 09:56:18
杭州一女教师在三人微信群聊天因诽谤被行拘,起诉执法部门一审将开庭

杭州一女教师在三人微信群聊天因诽谤被行拘,起诉执法部门一审将开庭

澎湃新闻
2025-09-18 17:38:29
正式退出!40岁C罗宣布意外决定,利雅得胜利批准

正式退出!40岁C罗宣布意外决定,利雅得胜利批准

保持热爱0263
2025-09-19 00:13:25
西贝被曝雇人演戏、探店?带娃赚佣金,网友: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西贝被曝雇人演戏、探店?带娃赚佣金,网友: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明月杂谈
2025-09-18 18:33:31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二哥聊球
2025-09-18 10:55:42
枯草堆里的那个下午,藏着我们最炽热的青春

枯草堆里的那个下午,藏着我们最炽热的青春

青苹果sht
2025-09-18 05:50:02
2025-09-19 03:20:49
老爸讲科学 incentive-icons
老爸讲科学
多学些科学知识,少交些智商税
156文章数 33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本地
健康
手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技术座架变迁”(论述题装X词汇大赏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手机要闻

荣耀Magic8再曝,mini和Ultra年后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