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孟良崮战役,这事儿在解放战争史上是个大转折点,整编74师作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也搭进去了。很多人一聊起来,就盯着张灵甫为什么死守孟良崮这个绝地不放,以为那是导致失败的主因。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挖深点,上山前他还干了件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直接把部队推向了深渊。
先说张灵甫这个人吧,他1903年生在陕西长安一个普通农家,本名叫张钟麟,后来用字灵甫当名。早年上学还算用功,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从基层干起,当过排长、连长,一路爬到团长。抗日时期,他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那些硬仗,部队在罗店、万家岭打得挺顽强,也立过些功劳。但人品上,他有不少黑点,比如1936年在西安娶了吴海兰,结果没多久就因为争执开枪把她杀了,这事儿闹到法庭,判了十年徒刑,关在南京监狱里。要不是1937年抗战爆发获特赦,他还得继续蹲着。出狱后,他调到74军,升得快,1945年抗战结束时当上整编74师师长。这支部队装备好,美式武器齐全,国民党高层挺器重它,但张灵甫这人性格刚愎,自以为是,军中人缘不咋地。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整编74师在苏中、淮阴那些地方跟华东野战军交过手,仗打得激烈,但国民党整体战略是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1947年4月,国民党集结三个兵团,打算稳扎稳打推进鲁中。起初他们抱团行动,华东野战军一时找不到下手机会,只能边打边撤,寻找战机。国民党那边推进顺利,就有点飘了,以为对手撑不住了。5月10日,徐州绥署决定让第一、第二、第三兵团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但还没出大问题,因为兵力还算集中。
关键转折在5月11日,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改了计划,不等其他兵团一起动,而是让整编74师当主力,带整编25师和83师在侧翼配合,单独向坦埠进攻。这就是张灵甫上山前那件费解的事儿——强烈要求分兵独行。按理说,国民党高层知道分兵冒险,为什么同意?据74师被俘军官回忆,这主意就是张灵甫自己提的,他得到情报说坦埠是华东野战军后勤基地,物资堆积如山,以为拿下就能重创对手。而且,他自恃74师战斗力强,不想跟25师、83师一块儿行动,怕功劳被分走。汤恩伯起初不同意,但张灵甫反复催促,说部队已经准备好,耽搁就错过机会。最终,第一兵团分兵了,74师位置突前,其他部队落后,形成孤立态势。
这步棋下得太险。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一看74师突出,马上抓住机会,调整部署,围歼计划就此展开。5月11日,74师从垛庄出发,向坦埠推进,沿途占了些据点,推进还算顺。12日、13日继续前进,距坦埠只剩几公里,张灵甫甚至报告上级,说14日就能拿下。但华东野战军已经行动了,第六纵队急行军抢占垛庄,切断74师后路。14日,张灵甫发现天马山、马牧池那些地方失守,意识到被围,赶紧转向垛庄撤退,但垛庄已丢,反击也没成功。其他方向也被堵死,只能往南退到孟良崮一带。
现在说说孟良崮这个地方,它在山东蒙阴东南,海拔535米,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但岩石多,没水没柴,典型绝地。74师上山时,重武器都扔山下,带不上去。为什么张灵甫非要上这儿?一方面,别无选择,其他路封死了。另一方面,他觉得孟良崮是制高点,孤山形态,便于防守,能一览敌情,华东野战军只能从北坡仰攻。国民党高层也这么想,蒋介石听说后,说“甚惊又甚喜”,觉得74师凭险据守,能吸引华东野战军主力,然后外围部队夹击,实现“中心开花”。汤恩伯、顾祝同都同意,命令25师黄百韬部和83师李天霞部速援。
但现实远没那么乐观。74师上山后,缺水问题立马暴露,士兵几天没水喝,重机枪水冷系统也废了,只能干瞪眼看着大米没法煮。战斗打响,华东野战军从多个方向进攻,74师火力虽猛,但水源断绝,体力下降快。外围援军呢?黄百韬的25师在沂水一线磨蹭,李天霞的83师向东收缩,只派小股部队应付,没真出力。国民党内部总结,说74师覆灭不止援军见死不救,还有张灵甫自己的决策问题。事后,黄百韬说,如果74师不分兵突出,就不会被围那么快。
战役从5月13日打到16日,华东野战军全歼74师3万多人,张灵甫在最后突围中被击毙。国民党宣传说他自杀,但根据战场记录,是被乱枪打死。整编74师没了,国民党在山东战场士气大挫,解放军则转入反攻。为什么说分兵是更费解的事儿?因为上孟良崮是迫不得已,但分兵是张灵甫主动求的,自大心理作祟,低估了华东野战军机动性,高估了自己。国民党不少将领事后复盘,都觉得分兵坦埠是败因之一,要是保持抱团,华东野战军还得继续游击,没那么容易围歼。
战役结束后,国民党高层震动,王耀武作为74军创建人,痛失主力。解放军借此重创国民党五大主力,山东战场形势逆转。历史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不是天意,缺水虽要命,但根子在分兵和援军不济。网上有些讨论说战役结束三小时后下暴雨,但那是巧合,仗已打完。国民党总结时,承认分兵冒险是张灵甫的责任,他急于立功,结果赔了全师。
再说说后续影响,74师覆灭后,国民党在华东战场被动挨打,解放军士气高涨,连续发起反攻。蒋介石调整部署,但已无力回天。1948年,国民党主力在辽沈、淮海战役中接连败北,1949年渡江战役后,南京失守。国民党退到台湾,解放军解放大陆。张灵甫的部队没了,他的遗体后来移到南京紫金山安葬,但国民党宣传的自杀说法,没多少人信。历史档案清楚,是战场上击毙的。
从今天看,这战役是解放战争关键节点,国民党精锐折损,加速了败局。网上有些人聊张灵甫,夸他抗日英雄,但内战中他打解放区,手段狠辣,不少资料提他部队纪律问题。总之,不美化谁,就事论事。分兵这事儿,费解在张灵甫为什么那么急,自以为情报准,结果情报有误,坦埠没那么多物资。国民党情报系统乱,常常误导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