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很多人还停留在老印象里,总觉得俄军就是靠人多傻冲,结果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事儿,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乌克兰第44机械化旅的无人系统营指挥官维亚切斯拉夫·舒滕科前阵子接受本国媒体采访,直接戳破了那些轻敌的说法。他强调,俄军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有精锐单位,资源充足,还在快速适应新技术。这话从一线指挥官嘴里说出来,分量重多了,比那些隔岸观火的分析靠谱。
舒滕科2023年加入第44旅,一开始是步枪营副指挥官,负责库皮扬斯克一带的防御,重点守辛基夫卡和彼得罗巴甫利夫卡。那时候战场刚进入冬天模式,白天短,俄军爱搞集群冲锋,一天五六波甚至更多。乌军靠无人机提前侦察,在敌方靠近前就动手,勉强顶住。2024年3月,旅里组建无人系统营,5月他升任营长。这不是简单升职,他早就在步枪营时就推动小型无人机分队建设,到年底那些分队成了防御骨干。他的履历显示他对无人机运用的敏感度高,从一线起步,逐步转向技术协调。
转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2024年8月中旬,俄军推进了约15公里,逼近这个关键城镇。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俄军从年初就开始在阿夫迪夫卡西侧施压,逐步蚕食。8月时,他们集中兵力,从多个点试探乌军防御,抓住资源不足的空子。乌军人手短缺,不光步兵缺,无人机操作员也跟不上,导致某些段落守不住。
俄军战术简单直接:储备兵力全砸到一个方向,武力侦察找薄弱点。夏天植被密,能见度低,俄军伪装小队,乌军侦察无人机飞几十架也容易漏网。这时步兵得上,用轻武器补位。俄军推进到波克罗夫斯克外围,控制了部分村落如诺沃安德里伊夫卡和乌斯佩尼夫卡,但付出了高代价,每米地盘损失10到20人。他们避开装甲车,转用小集群,依赖地形。
舒滕科在采访里直言,俄军进步快,别再用“愚蠢无能”这种标签。他们有精锐部队,无人机用得溜,资源多,数量还在涨。乌军新技术推广慢,得等好久;俄军一验证管用,就大规模生产。前线很快就感受到影响,比如俄军远程无人机增多,能飞40公里打后勤。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2024年俄军无人机数量比上年多,尤其是“柳叶刀-3”改进型,专断补给线。北约报告也提,俄军从人海战术转到无人机引导小队突击,更灵活。舒滕科说,这不是俄军多牛,是乌方资源不够挡。没找借口,也没贬低对手,挺实在。
推进15公里后,战斗进入胶着。2024年底,俄军接近波克罗夫斯克外围,但乌军加强防御,引入更多训练应对无人机。2025年1月到5月,俄军拿下周边村落,但乌军用反坦克导弹和协调机制维持。8月,俄军试图缩小剩余15公里走廊,从东北东南包围,部署干扰设备压乌军空中优势。乌军预备队反击,在多布罗皮利亚阻挡渗透。8月12日,俄军小队渗入,但没大进展;15日,乌军摧毁渗透点;23日,俄军集结施压,波克罗夫斯克仍控在乌军手里。9月,俄军从北东南攻周边如罗丁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但乌军无人机引导打击,到9月16日,没超出15公里推进。
俄军技术转化快,资源足,但损失大,招募数只够损失三分之一,士气低落,自杀事件多。单位被毁没重建,新海军陆战师暂停。战术变来变去,从装甲到步行到摩托,没突破。乌军装备混搭,国产“瓦尔基里”自杀式、土耳其TB-2、民用改装,成本低实用。但缺人问题突出,影响覆盖。俄军后勤成难题,燃料食物短缺,部队知后方挨打,伤兵回家可能被扣或没钱,军中赚钱梦破灭。领导层动荡,将军被炒被抓被杀,前线兵对指挥没信心。
冲突不是菜鸡互啄,两边都有实力。俄军在变,乌军扛这么久,也练出韧劲。未来看谁补短板快,兵力技术缺一不可。俄军想拿波克罗夫斯克,信息和作战目标大,但乌军挡住,迫俄军转其他方向,如库拉霍夫和武赫列达尔,那儿推进少,没操作意义。乌克兰防线稳住,俄军难快速机动,行政边界还远。整体战局,俄军占乌克兰五分之一,但去年以来只拿不到1%,进展慢。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抵抗,挡住俄军拿顿涅茨克全境野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