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为提升公众对流感的科学认知与自我防护能力,省疾控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欣,就流感的预防、症状识别及科学应对等内容进行解读。
一、什么是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季节性流行。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张欣副主任医师指出,流感并非“大号感冒”,其全身症状更重,可能伴随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危害较大。
高发人群:全人群易感,重点人群包括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典型症状: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
二、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流感病毒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①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易被他人吸入。
② 接触传播: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
③ 气溶胶传播:在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的环境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三、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个人日常防护
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在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避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集体单位防护(学校、托幼机构等)
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隔离并就医;加强教室、办公室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对公共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四、如果感染流感,应该怎么办?
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与他人接触;适当补水,服用解热镇痛药物需遵医嘱,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精神差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面对流感不必恐慌,但需高度重视。做到“疫苗优先、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早就医”,可有效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