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新总理阿努廷就职不久,中泰两国便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军事训练。此次中国派遣了先进的战机前往泰国参演,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此次“鹰击-2025”演习,是中泰空军自2015年延续至今的第八次合作,延续了去年“鹰击-2024”的合作框架,但在规模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以往中泰双方主要围绕基础的空战对抗,而如今演习的内容已经大变样,联合打击、体系对抗这些贴近实战的科目轮番登场,甚至将电子战、指挥控制这些较量的内容搬上了台面。
此次参演的阵容强大,中方派出了6架歼-10C、2架歼轰-7和歼-11BSHG。歼-11BSHG是歼-11BSH的升级版,它换装了新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战机配备了更高性能的探测系统,不仅探测距离大幅提升,还能够同时锁定多个目标。在搭配霹雳-15导弹之后,超视距空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跃升。
而此次空警-500作为支援机群,承担了战场的监控和指挥引导任务。运-9电子战机则进行电磁干扰,运油-20A为空中加油提供保障。各机型相互配合,展现出成熟的体系作战能力。
泰国方面则派出了5架鹰狮-C/D作为主力机型,还搭配了4架阿尔法教练攻击机和萨博-340预警机。
鹰狮-C/D具有鲜明的优势,其身形小巧灵活,在机动性上表现较为出色,同时有北约的数据链体系作为依托,在战场感知和信息整合方面也不逊色,适合近距格斗。
但是泰国机群缺乏专用的电子战飞机,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鹰狮-C/D搭载的雷达技术较为老旧,探测距离仅为120公里,与中国战机超过180公里的探测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理论上来讲,歼-10C与歼-11BSHG能够在180公里外锁定目标,可以在鹰狮-C/D发现自身前发起攻击。但若鹰狮-C/D能够凭借灵活性突破超视距的拦截,近距格斗的较量仍充满变数。
从阵容上可以看出,双方的核心差距还是体现在体系的完整性上。中国实现了作战和支援的相互配合,整体优势较强;而泰国单机性能比较亮眼,但作战单元之间的协同配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但即便如此,泰国若能够在装备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挖掘出现有力量的作战潜力,展现出的战术运用能力仍然值得肯定。
这正是此次演习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仅考验战术的运用、技术的发挥,还考验飞行员的综合素养。双方都能够在对抗中取长补短。
中国可以借鉴泰国在西方美系装备运用中积累的精确打击经验,尤其是在实战中运用低成本制导弹药的成熟模式。而泰国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体系作战的优势,特别是研究霹雳-15超远程打击的思路,这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泰国新任总理阿努廷上任后,第一时间将对华外交置于优先位置,而“鹰击-2025”联演正是其兑现对华合作承诺的首个实质性举措。
泰国与柬埔寨一直存在边境摩擦问题,需要可靠的军事技术和力量支援。而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能够有效补齐其防御体系中的短板。
此外,阿努廷所在的自豪泰党能够通过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增强民众对新政府的认可,从而稳固政局。
近年来,东南亚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问题频发,中泰两国已于去年开展了混编反恐训练,此次联演同样能够提升实战能力,进一步强化双方在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方面的合作与协同。
此次演训还加入了地面防空的内容,也是向周边国家展示中泰共同应对安全挑战的能力。中泰两国在南海问题和湄公河流域安全等议题上存在着共同利益,而此次演练能够让两国深化合作,有效应对各类安全挑战。
此次中国出战的歼-10C和歼-11BSHG等先进装备的亮相,也为泰国和周边国家提供了了解中国军工实力的窗口。当前泰国准备推进空军装备更新,此次演习能够让泰国近距离验证中国装备的性能和适配性,为其采购提供参考。
泰国此前选择采购鹰狮而非歼-10C,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从长远来看,中泰军事合作仍有很大潜力。中国装备性价比高、无附加条件,优势明显,泰国未来采购中国主力战机将是大概率事件。
甚至有分析认为,歼-35有望出口列装泰国空军。若这一设想实现,将意味着中泰的合作从装备贸易升级为战略层面的深度绑定,双边关系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