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赤壁生态养殖把绿色账算成民生账

0
分享至

本报记者 黄柱 通讯员 宋红 张楚虹 周瑜

在赤壁的乡村,如今不流行“单打独斗”了。

稻田里不光种稻,还养虾、养鸭;鱼塘里不光养鱼,还讲究水质和天然饵料;连黄鳝都挪进了室内,靠技术“住得舒服、长得快”。

“稻虾鸭”共作,一亩地多赚5倍

中伙铺镇安丰村田淑娴的基地,有组让人眼红的数据:一亩田净赚3900元,是传统种水稻的5倍多;化肥少用60%,农药渔药直接减了80%。

走进安丰村,稻田绿得连成片,稻穗垂着沉甸甸的头,风一吹就晃出层层浪。水下更热闹——小龙虾在泥里钻来钻去,偶尔冒个脑袋吐泡泡;田埂边的鸭子更没闲着,扑棱着翅膀追小龙虾,“嘎嘎”的叫声能传半里地。

“它们仨是‘铁三角’,少一个都不行。”田淑娴蹲在田边,用手拨了拨水。

小龙虾吃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不用打农药;鸭子在田里踩来踩去,粪便刚好当肥料,省了不少化肥;稻子长得旺,又能给小龙虾、鸭子遮阴。

这样养出来的东西,在市场上特别抢手。稻米没怎么用化肥,煮出来满屋香;小龙虾肉紧实,白灼都鲜;鸭子没喂过抗生素,炖汤时油都是清亮的。

田淑娴给算过一笔明白账:“一亩地能出200斤小龙虾、1000斤稻谷,还有30只鸭子。加起来能卖6900元,除去3000元成本,净赚3900元。以前单种水稻,一亩最多赚几百元,这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更划算的是土变好了。以前年年撒化肥,地里的土硬邦邦;现在化肥用得少,土里的微生物多了,地力一年比一年强。周边农户看在眼里,都来学技术——这模式不光赤壁能用,其他地方想搞生态农业,照着试就行。

生态鳜鱼养殖,年产值超400万


蒲圻街道五洪山村的鳜鱼基地,有组硬数据:满产时一年能收5万公斤鳜鱼,加上1.5万公斤花鲢、白鲢,年产值超400万元。更实在的是,每年能接纳五十六人务工。

基地负责人鲍禹宏,最近总蹲在饵料鱼池边。他手里拿着个小网,捞起几条小鱼看了看:“这些小鱼再养一个月,就成鳜鱼的‘营养餐’了。”

五洪山村的水好,清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天然饵料也多——鳜鱼在这儿长得快,肉质还嫩,没一点土腥味。外地客商早早就来订,根本不愁卖。

基地里12个养殖池,有7个是高产池。“这些池子的产量,是普通池子的5到10倍。”鲍禹宏说,不能随便喂饵料,要喂天然饵料,鳜鱼品质才上得去。还得盯着水质,算着密度,“鳜鱼爱干净,挤着了就长不好,还容易生病。”

最热闹的是收鱼的时候。不用鲍禹宏喊,村里的劳力都主动来帮忙。网一撒下去,银闪闪的鳜鱼在网里蹦,大家笑着往筐里捡,忙完了,鲍禹宏还会给每个人发工钱。

“以前没事干,只能在家歇着。现在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赚几千元,家里开销松快多了。”村民老李跟着鲍禹宏两年,说起这事就笑。

这鳜鱼基地,不只是鲍禹宏赚钱,还让全村都沾了光。现在五洪山村的鳜鱼成了招牌,一提赤壁鳜鱼,大家都知道这儿的好——它成了村里振兴的“钱袋子”。

黄鳝“住”室内,成活率高30%


柳山湖镇的湖北谈红鳝业,有个新鲜操作:黄鳝不在田里养,改在室内“住单间”。靠循环水技术,黄鳝成活率比传统养殖高30%,生长周期还缩短一个月。

走进室内育苗基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养殖池。池子里的水清亮亮的,黄鳝在里面游得自在,看不到一点脏东西。

“以前养黄鳝,最怕水脏、怕生病。”负责人谈红领着记者去监控室,大屏幕上跳着每个池子的水温、酸碱度。“哪项数据不对,马上就能调,黄鳝长得稳当。”

这套循环水系统是关键——水用了能过滤再用,不用总换,既省水又能保持水质稳定。黄鳝在这儿“住得舒服”,少生病,长得也快。

“以前室外养黄鳝,一年就收一季,还得看天吃饭。现在室内育苗,产量能提不少。”谈红拿起一条黄鳝比划,“我们的黄鳝没喂过什么药,市场上很抢手,不少养殖户还来学技术。”

这技术不只是让谈红的公司赚钱,更给赤壁的水产养殖指了条新道:靠技术护生态,靠生态提产量。不用跟环境“抢资源”,还能当行业的示范——其他养殖户照着学,就能少走弯路。

一亩地多赚5倍,一年带动几十人就业,成活率提高30%——这些数据背后,是赤壁的实在劲:生态不是“赔钱买卖”,护好环境,产业才能长得稳,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得久。

现在的赤壁乡村,地里长着绿色的稻,水里游着生态的鱼,老百姓笑着算着收成。这就是绿色发展的样子:既让土地不受伤,又让日子有奔头,还能给别人当样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云南队门将“超级失误”送大礼,停球3米远,大连新援进首球

1-0!云南队门将“超级失误”送大礼,停球3米远,大连新援进首球

汪星人哟
2025-09-19 20:50:47
广东陆丰再通报“94名学生就医”:病菌引发急性肠胃炎,食堂鸡腿制作不当

广东陆丰再通报“94名学生就医”:病菌引发急性肠胃炎,食堂鸡腿制作不当

澎湃新闻
2025-09-19 18:06:27
8大“致命廉价品”,它们正在偷走你的健康!再便宜也不要买!

8大“致命廉价品”,它们正在偷走你的健康!再便宜也不要买!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09-19 14:45:46
19-20!中国女篮U23一分之差憾负日本,小组收官战迎战中国台北

19-20!中国女篮U23一分之差憾负日本,小组收官战迎战中国台北

林子说事
2025-09-19 15:51:54
37年周总理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37年周总理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华人星光
2025-08-29 13:15:04
31岁施工员:娶一个农村女孩,一天好日子也没有,但我乐意

31岁施工员:娶一个农村女孩,一天好日子也没有,但我乐意

施工员小天哥
2025-09-19 20:49:28
特雷-杨: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你比这个 但贝弗利你场均才7+2

特雷-杨: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你比这个 但贝弗利你场均才7+2

直播吧
2025-09-19 16:49:18
辽宁各地2025年1-8月财政收入排行:大连屈居第二,锦州增长14.2%

辽宁各地2025年1-8月财政收入排行:大连屈居第二,锦州增长14.2%

水又木二
2025-09-19 14:06:54
新小区电梯因积水停运,高层业主无奈爬楼回家;物业:雨下太大了,正在恢复

新小区电梯因积水停运,高层业主无奈爬楼回家;物业:雨下太大了,正在恢复

大风新闻
2025-09-19 13:59:46
突发,苹果承认iPhone 17相机存在bug!好消息是……

突发,苹果承认iPhone 17相机存在bug!好消息是……

雷科技
2025-09-19 22:13:59
上海豪宅又火起来了?大佬们早已悄悄撤离

上海豪宅又火起来了?大佬们早已悄悄撤离

智谷趋势
2025-09-19 19:41:11
14岁小哥找了块无主地就宣布建国?搞出官网护照,每月3万美元国库收入!可惜还是流亡了...

14岁小哥找了块无主地就宣布建国?搞出官网护照,每月3万美元国库收入!可惜还是流亡了...

英国那些事儿
2025-08-20 23:23:28
中企收到通知,拒绝与英伟达合作,美媒:特朗普败光了美唯一优势

中企收到通知,拒绝与英伟达合作,美媒:特朗普败光了美唯一优势

说故事的阿袭
2025-09-19 13:30:04
解放台湾需要多久?解放军中将给出准确答案

解放台湾需要多久?解放军中将给出准确答案

混沌录
2025-03-23 18:27:21
688038,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688038,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09-19 21:49:08
曼城突然学会“作弊”了?

曼城突然学会“作弊”了?

白国华
2025-09-19 18:11:24
刚刚!10级!台风在汕尾登陆!又有两个台风生成

刚刚!10级!台风在汕尾登陆!又有两个台风生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5:18:48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东林一行来磐调研指导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东林一行来磐调研指导

朗威游戏说
2025-09-19 15:21:59
第一集就全裸出镜,网飞新剧太生猛了

第一集就全裸出镜,网飞新剧太生猛了

来看美剧
2025-09-19 17:49:07
“痴情王子”费玉清:曾为初恋终生未娶,最后与56岁闺蜜相伴终生

“痴情王子”费玉清:曾为初恋终生未娶,最后与56岁闺蜜相伴终生

蜉蝣说
2025-09-17 10:32:09
2025-09-19 22:40:49
掌上新闻报 incentive-icons
掌上新闻报
传播正能量,社会更美好
885文章数 3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30岁后越来越美的女人,只穿滋养自己的衣服

教育要闻

教辅之困——一个教书人的自语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