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敲钟时,股价飙到234港元,募资41.6亿港元,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68倍,场面火爆得像是捡钱行情。
但鲜有人知,这家全球激光雷达收入冠军,今年一季度还亏着1750万元,直到二季度才靠4410万元净利润喘了口气。
中国企业已经拿下全球95%的激光雷达市场,把曾经的霸主Velodyne逼到被收购,Quanergy直接退市。
可奇怪的是,行业龙头禾赛刚摆脱连年亏损,老二速腾聚创2025年上半年还亏着1.5亿,这门被称作“智驾眼睛”的生意,为何中国企业赢了市场却难赚大钱?
全球激光雷达市场早就成了中国企业的天下,2024年国内市场被速腾、华为、禾赛、图达通四家瓜分,总份额高达99.9%,海外玩家基本成了背景板。
但四家日子过得天差地别,禾赛和速腾是最直接的对手,2024年速腾靠51.98万出货量成了“走量王”,但禾赛靠33%的全球收入份额稳坐第一。
关键差异在L4高端市场:禾赛占了61%份额,这里的雷达卖5万到15万元一台;而速腾在L4市场只占12%,更多靠2000-3000元的平价产品走量。
这种策略差异直接反映在利润上,禾赛2024年首次全年盈利,而速腾2025年上半年还亏1.5亿,只是亏损同比少了44.5%。
华为则靠着问界、阿维塔的生态优势,2025年上半年一度冲到市场第一,但它从不单独披露雷达业务赚不赚钱。
最危险的是图达通,九成收入靠蔚来,三年累计亏了5.4亿美元,只能借壳上市赌一把。
海外企业更惨,开创者Velodyne因成本控制太差被收购,Quanergy市值太低退市,Luminar2024年前三季度就亏超1亿美元。
投资人总结得到位:它们“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在中国企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面前,彻底没了脾气。
激光雷达这东西确实有用,雨天雾天摄像头看不清,毫米波雷达容易误报,只有激光雷达能精准画3D地图。
现在10万出头的车都开始装雷达,2025年国内装机量要冲250万颗,可价格从2022年的8000-10000元,跌到了2000-3000元,部分产品甚至卖成“千元机”。
企业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上游激光器、探测器等核心部件要靠进口,占了总成本的40%-50%,成本压不下来。
下游车企打价格战,每辆车都要砍成本,激光雷达自然难逃一劫,速腾就吃过亏,2025年直接丢了两家大客户,其中一家转用了自家供应链的产品。
更要命的是技术越来越像,现在大家都做半固态、芯片化雷达,参数差不多,客户只能比价格,速腾2023年卖3000元的产品,2024年降到2300元,禾赛也从2500元砍到2000元。
就像智能手机都用OLED屏,最后只能拼性价比,激光雷达成了“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的苦生意。
被逼急的企业盯上了机器人市场,2025年上半年,禾赛的机器人雷达出货暴增7倍,速腾这部分收入占比已达28.2%。
这门生意确实不一样:机器人不需要看得太远,但要360度无死角感知,用的雷达单价4800元,比车载的贵不少,毛利率能到25.9%。
机器人市场现在还是蓝海,割草机器人要认草坪边界,配送机器人得躲行人,工业机器人要精准找货架,每个场景都得定制解决方案。
这时候企业不只是卖硬件,还能靠调试、算法赚钱,禾赛2021年就推出机器人专用雷达,速腾2025年直接喊出“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都想抢占先机。
但这赛道也藏着坑,华为这些巨头随时可能切入,毕竟技术相通,而且机器人场景太碎,从家庭到工厂需求千差万别,企业得从硬件商变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可不是简单转型。
现在机器人雷达价格也在降,从8700元跌到4800元,降幅45%,再这么下去,怕是又要重蹈汽车市场的覆辙。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打赢了全球市场,却没赚到该赚的钱,车载市场价格战惨烈,机器人市场看似是新希望,但能不能守住利润还不好说。
说到底,这行业的核心矛盾是:技术优势如何转化成定价权?要么像禾赛那样抓住L4高端市场,要么像华为那样建生态壁垒,否则就算占了95%的市场,也只能赚个辛苦钱。
未来几年,能不能走出“量增利减”的怪圈,就看谁能先在机器人市场筑起护城河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