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9月21日晚上7点
我将直播分享
《帮厌学躺平孩子重拾学习信心》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01
儿子今年12岁,上六年级,成绩在班里中等。
去年国庆节,我们回老家,看着亲戚家的孩子都捧着手机玩。我拗不过他,只好给了他。
结果,那一周,他彻底玩疯了,除了吃饭,几乎眼睛就没离开过屏幕。
我当时想,假期放松一下也正常。
可没想到,这心一旦玩野了,想收回来就难了。
回到家,儿子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吵着要手机,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
没办法,我只好先哄着他:“行,先玩半小时,玩完必须认真写作业,写完了我检查。”
他满口答应。
结果,半小时的定时器一响,他还是抱着手机不撒手。“五分钟!再五分钟!”
等五分钟变成十分钟,十分钟变成二十分钟后。看我要上手去抢,儿子直接崩溃了,跺着脚又哭又闹。
几次三番下来,我彻底被他搞毛了,当场发飙,直接给他立规矩:
从今天起,手机没收!一个星期只能周末玩一次,一次一小时,平时不准碰!
谁知,这小子跟我闹了几天后,居然学会了新招,拿学习来要挟我——“不给手机,我就不去上学了。”
气得我直接上手揍了他两巴掌:“再说一遍?反了你了!”
可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不去学校了,怎么喊都不起床。
最后还是我妥协了:
行,手机可以给你。但是,你必须保证不耽误学习,而且下次考试必须进班里前20名。 做到了,每天我奖励你玩半个小时。要是退步了,手机立刻没收,一周都不准碰!
本以为我找到了一个能“控制”儿子的方法。
结果,他天天跟我讨价还价:
这次数学特别难,前20名不公平,25行不行? 我今天多背了10个单词,能不能多玩10分钟? ……
这下可好,学习倒变成了给我干活儿了!
老师也跟我反应:在学校儿子总是心不在焉的,上课没精神,但只要一放学就立马满血复活了。
我知道,他这是惦记着回家看手机。
更气人的是,最近我发现有好几次,儿子半夜偷偷拿我手机玩。
凌晨两三点,他还在刷视频。
等我去质问他,他一开始嘴硬,后来直接耍无赖:
“谁让你放那儿的?你不放那儿,我不就拿不到了吗?”
我气得浑身发抖,真怕再这样下去,别说考高中了,儿子初中能不能念完都是个问题。
02
为了不让儿子就这么废了,我不得不想办法,逼着自己去学习。
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我读到一段话——孩子用学习来要挟,这个苗头,绝对不能惯!这不是尊重,是“抢劫”!
瞬间警醒了我!
当孩子发现“只要我不吃饭,妈妈就会给我买玩具”、“只要我不学习,爸爸就会给我玩手机”时,他就学会了用要挟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危险,今天他用这招对付父母,长大了就可能用这招对付同学、同事,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触碰底线。
所以,家长一定要斩断孩子“要挟”的念头。
看到这里,感觉我的后背直冒冷汗。
之前儿子跟我闹的时候,我光想着怎么让他去上学,根本没想这么多。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就不应该妥协,开这个坏头!
另外,我还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拿孩子的学习,跟手机做交易!
我之前那种“考好了就奖励,考不好就惩罚”的做法,等于在暗示儿子——学习是为父母而学的,他只是在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
这么一来,儿子的学习动力,全在手机上了,而不是学习本身。
而且,当孩子一旦知道了家长的软肋是学习,他就会拿“不上学”来威胁。
特别是,看到父母因为怕他不学习而妥协后,变得更有恃无恐。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想要打破这个死循环,把孩子拉回正轨,家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这种“要挟”的思维,而不是手机本身。
明白了这些,我赶紧跟儿子讲清楚了下面3件事,把手机跟学习的联系分开,断掉孩子威胁我的资本。
03
1、第一件事:孩子,你可以表达情绪,但不能以此来要挟父母!
周末,我找了一些青少年因冲动犯错的案例,拉着儿子一起看,想让他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
结束后我告诉他:
一个习惯要挟别人的人,长大了会有法律风险的。 你想想,如果以后你跟同学闹矛盾了,也用这招要挟别人,会怎么样? 人家可能一时会怕你、让着你,但心里肯定不舒服,慢慢地,就不会再真心跟你做朋友了。
我看着他的眼睛,放缓了语速:
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当‘要挟’成为你解决问题的习惯,那将来就有可能会触碰法律的底线,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 其实,妈妈特别理解你想玩手机的心情,这没问题,谁都想放松。 你可以哭、可以闹、也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这都行,但‘要挟’这一招,在我们家,行不通了。 如果你再用这招,那对不起,关于手机的所有讨论,立刻暂停。我不会在被威胁的情况下,跟你谈任何条件。 相反,如果你能做到有话好好说,积极地沟通,并且能遵守我们共同定下的约定,我可以让你自由地使用手机,因为妈妈信任你。
这次儿子没再犟嘴,点点头。看来,我的话他听进去了。
2、第二件事:孩子,手机可以给你,你也值得拥有手机,这跟学习和成绩没有任何关系
以前,我就给儿子灌输了错误的思维:学习好,才能玩手机,需要拿成绩换手机。
他的所有学习动力,都是来源于手机,学习的目的,也退化成了“能玩多久手机”。
这种用娱乐来悬赏学习的“交易”,看似短期有效,实际上却摧毁了他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责任感。
于是,我把手机重新还给了他,并告诉他:
妈妈给你手机,不是因为你考了多少分。你考得好,我会为你高兴,但那是你努力的结果,这跟手机没关系。 就算你没考好,我也不会拿手机来惩罚,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手机也是你生活中需要学会管理的工具。 这两件事,不能搅和在一起。
儿子很开心,接过手机时眼睛都亮了。当天就主动提前完成了作业。
没有了来自我的“必须考好才能玩”的负担,他反而更轻松了。
两周后的一次数学单元小测试,儿子成绩居然提高了10个名次。
看他表现不错,我偷偷买了他最想要的那款球鞋,并告诉儿子:
这是给你的惊喜。不过这跟手机和成绩都没有关系,是因为妈妈看到你最近状态很好,很努力,想要为你庆祝!
3、第三件事:孩子,我们不接受要挟,但我们愿意陪你一起面对挑战,承担后果
很多时候,孩子喜欢用“要挟”这一招来达到目的,归根结底是家长太容易妥协,总担心他真的不写作业、考不好等等。
但事实上,孩子抓的就是家长这样的“软肋”,而且一旦发现这招管用,就会屡试不爽。
所以,面对儿子的无理要求,我不再妥协,而是让他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上周,英语老师要求每天背诵并打卡一段课文。儿子背了两天就烦了,开始跟我耍赖。
“妈,今天我不想背了,太困了,你帮我跟老师请个假呗?”
我说不行,这是规定。
他立马就来劲了,把书一推:
“不请假是吧?行!那明天的小测我也不考了!反正我也不会!”
看他又拿考试来要挟,我刚想着急,但还是忍住了:
“背不背课文是你的事,明天的测试也可以不考,只要你想清楚后果就行。”
他白了我一眼:“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今天不打卡,老师会在班级群里点名批评你;明天不参加小测,你的成绩就是零分,会计入总评……
说完,我就没再管他。那天晚上,他真的没打卡。
第二天放学回来,儿子耷拉个脸,一进门就把自己关屋里。
晚饭时,他主动跟我说:“今天老师点我名了,还让我罚站,真是太丢人了!”
我给他夹了块排骨,说:“嗯,确实挺难为情的。不过,你能主动跟妈妈说,还是很勇敢的。”
那天晚上,儿子没等我催,自己默默地把落下的课文背完,打了卡。
经历过这一切,我也逐渐明白:永远不要把学习和手机、娱乐、奖励,联系在一起,否则,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交换的筹码。
如果已经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家长一定要及时切断!
当孩子用学习来要挟你时,不要害怕,更不要上当,守住原则,不再妥协,坚定地告诉他底线和责任,把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课题还给他。
请记住,想要戒掉孩子的“要挟”,得先戒掉我们自己的“焦虑”和“心软”。当我们不再被孩子的“不学习”威胁、绑架时,孩子才能真正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为了帮助大家更科学、有效地教育青春期孩子,我联合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黄志猛老师,专门针对青春期孩子,打造了一堂《14天解决孩子厌学难题,唤醒内驱力》父母实操课!
课程聚焦青春期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躺平、叛逆难管、亲子关系差、沉迷手机、学不会学不好、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从原因分析,到日常实操方法,方法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去做!你一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我强烈推荐所有青春期家长,都来学习!
点击图片,开始学习
如果你有问题,想要单独找我聊一聊,都可以找我,我跟你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问题,给你一些有效的建议,尽我所能帮助你跟孩子!
跟老师详聊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