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身边有三张看不见的网,一张是锦衣卫,一张是东厂,还有一张是西厂,这些人穿着官服在街上走动,有时像捕快,有时像侦探,还能随便把官员抓进牢里,说到底就是皇帝不放心。
![]()
朱元璋刚当上皇帝,发现朝中大将和文官势力太重,洪武十五年他一拍桌子,换新制度,把原来的仪仗队改成锦衣卫,刚开始这些人只管守宫门、查案子,后来权力一点一点涨,到朱棣当皇帝,干脆让锦衣卫不仅能查案,还能直接审官员,有个北镇抚司的小官,品级才从五品,却敢把六部尚书抓起来,这在寻常官场里根本不可能。
![]()
皇帝最信的还是身边太监,朱棣当上皇帝后设了东厂,专门让太监盯住朝中大臣,东厂头儿叫提督太监,通常由司礼监二把手管着,有意思的是,东厂审案子得找锦衣卫的千户、百户来动手,就像太监发令,军人跑腿,权责搅在一起,后来宪宗怕大臣造反,又弄出个西厂,这下三张网就乱成一团。
![]()
西厂的太监汪直更狠,连东厂和锦衣卫都得让他盯着,朝中大臣看不下去,硬是把西厂给撤了,等到正德年间刘瑾当上掌印太监,又弄出个内行厂,这刘瑾真不讲理,东厂西厂全在他眼皮底下,可惜没多久他就被砍了,手下番子连夜跑光,这才看出来,权势来得快去得也快。
![]()
要说最底层的特务就是番子,都是太监手底下使唤的打手,有的是锦衣卫挑剩的,有的是街上的混混,还有小偷,他们没品级,可手里一拿东厂的文书,就能随便抓人,有个锦衣卫总旗,正七品的官,去地方查案还得给知县留面子,可东厂档头一亮厂帖,知县立马就得听令,这种权柄颠倒,让明朝的官场天天人心不安。
![]()
这些机构最特别的是升官的路子,锦衣卫的人要是抓到大官立了功,就能连跳几级,一个小旗说不定第二天就成千户了,这种事在别的衙门根本不可能,太监当厂公更离谱,刘瑾原来只是个烧火的,几年工夫就管上了所有厂卫,这种乱七八糟的升迁办法,让朝廷的官场和特务系统越搅越混,最后成了压垮王朝的一块烂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