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线德军的一声令下,正式拉开了血腥的帷幕。谁能想到,这竟是人类历史上坦克集群与航空编队的首次协同作战,也是闪电战理论的首次实战。
当时,波兰可是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六的军事强国,可面对德军,却脆弱得不堪一击。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像是“开局撞上通天带,咬牙硬打巅峰局”。而且,英法联军在一旁畏缩不前,波兰的溃败似乎成了注定的结局。
凌晨时分,夜色如墨,1900多架德军飞机像幽灵般突然出现在波兰各地军事要点。仅仅一个小时,波兰的军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桥梁等,就几乎全毁。飞机在天空肆虐,北部停靠在但泽港口的德国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也向波兰军事基地开炮。波兰那些准备投入战斗的500架飞机、无数火炮和汽车等物资,瞬间被炸成废铁。战斗刚打响,波兰的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就陷入瘫痪。
边境线上,2800辆德军坦克如脱缰野马,在炮火袭击后冲向波军防线,80多万装备精良的德国步兵紧跟其后。
在此之前,波兰统帅部还天真地以为战争会像一战那样,敌人先用骑兵侦查,再用重骑兵追击。于是,他们把主力都部署在边境,满心期待严防死守能等来英法的援助。可在德军的钢铁洪流面前,他们的防御脆弱得如同纸糊。
和一战不同,二战一开局就是大兵团作战。德军为速战速决,直接投入88万兵力,分三个主攻方向,就像“上中下三路”出击,均以装甲师为主要突击力量,核心战术是“坦克开路、飞机掩护、快速穿插、断敌退路”。海陆空协同轰炸后,波兰一片混乱,根本无力抵挡德军坦克冲锋。德军突破防线后,一刻不停,迅速向维斯瓦河中游突袭;北方集团军群直扑波兰首都华沙,直击敌方“心脏”。
古德里安率领的第19装甲军作为“上路”先锋,开战第三天就冲到维斯瓦河一线,合围了波兰走廊方向的波莫瑞集团军。到9月4日,古德里安歼灭3个波兰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而德军仅150人死亡、700人受伤。要知道,波兰一个标准步兵师约16500人,平均330多个波兰士兵才能换掉一个德国士兵,当然,这只是初期局部情况。
战斗第七天,德军占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中路”先锋第16装甲军第八天抵近华沙南部。之后,三路德军在波兰境内横冲直撞,对波军残部围追堵截。9月16日,德军中路和“下路”部队会师,合围了节节败退的波军集团。9月17日,华沙被德军彻底包围,德方勒令华沙当局12小时内投降,可波兰高层前一天就逃到罗马尼亚避难了。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结束。
这场战役,波兰损失惨重,6.63万人死亡、13.307万人受伤、69万人被俘,还不包括被苏联俘获的21万人;德军也付出1.06万人死亡、3.03万人受伤、3400人失踪的代价。
波兰战役,除了闪电战让人眼前一亮,实在没太多亮点。战斗期间,英法在西线囤了百万兵力,却一枪未发,被世人称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当时德国为快速结束东线战斗,几乎把兵力都集中在东线,西线空虚。要是英法联军出手,德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可能演变成消耗战。
虽说德国一个月灭掉波兰,但小毛奇说过:“想通过一场决定性胜利征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是异想天开。”波兰政府流亡了,可波兰人民始终顽强抵抗。多年后苏联军队进入波兰,这些反抗组织仍活跃在各地,维斯瓦河战役和华沙起义就是见证。所以,要是英法联军当时动手,即便东线战事结束,德军也得留几十万兵力驻守波兰。至于百万英法联军能否凭兵力优势战胜德军,从后来的法国战役看,希望渺茫。
英国一位军事理论家对波兰战役这般评价:“1939年的这场战事,结局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在东方,一支腐朽得无可救药的军队,被运用新技术的坦克部队,以及占据绝对优势的空军,迅速打得土崩瓦解;在西方,一支行动迟缓的军队,根本无法及时施加任何有效的压力。”最终,波兰惨遭德国和苏联瓜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