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Reporting From Ukraine
翻译:柯义就叫柯义
时间:2025.11.10
地点:乌克兰哈尔科夫
一、战线焦点:维利科米哈伊利夫卡方向
![]()
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前线,乌克兰军队再次击退了俄军的一次大规模突袭。
俄军原计划在维利科米哈伊利夫卡(Velykomykhailivka)附近实施一次“钳形包围”,企图从两翼渗透乌军防线,以突破顿涅茨克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交界地带的防御体系。然而,这场冒险行动以惨败告终。
乌克兰无人机操控员与坦克部队密切协同,在短时间内发现并摧毁俄军的渗透小组,击毁其车辆和补给卡车,造成至少十余人死亡,多人被俘。俄军的推进被迫中止。
二、战略意义:通往扎波罗热的关键门户
![]()
俄军在该区域的最终目标是夺取波克罗夫斯凯(Pokrovske),这是通往扎波罗热的重要后勤枢纽。一旦得手,将可能绕开乌军西南方向的主防线,威胁更广阔的地区。
而维利科米哈伊利夫卡是俄军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屏障。若能控制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封锁乌军沿N15公路的补给线,还能越过沃夫恰河(Vovcha River),建立桥头堡,为后续集结兵力与物资创造条件。
正因如此,这场攻防战被视为影响整个南线态势的关键一环。
三、地形之利:高地与河流构成天然防线
![]()
维利科米哈伊利夫卡的地形极具防御优势。城镇东部被大片森林包围,南侧和东侧则被蜿蜒的沃夫恰河阻隔,河岸地带低洼湿软,使得重型装甲部队无法展开。
更重要的是,城镇北部地势较高,乌克兰守军能够从制高点观察敌情并实施火力压制。
这意味着,即便俄军突破外围,想在城镇内部建立稳定阵地也将十分困难。正因如此,俄军选择从奥列克谢伊夫卡(Oleksiivka)方向绕行,试图通过科洛米伊齐(Kolomiitsi)进行半包围,从远处实施火力封锁。
四、战斗经过:无人机与坦克的联合防御
![]()
地理定位画面显示,俄军小股部队在夜色掩护下穿越农田,接近奥列克谢伊夫卡东部的农场建筑时被无人机发现。乌军指挥部立即派出两辆T-80BV坦克,实施直接射击,几分钟内摧毁目标后安全撤离。
随后,俄军第二波渗透从南侧发动,无人机操控员迅速锁定目标并实施精确打击,部分俄军被击毙,另有数人被俘。
![]()
在遭受损失后,俄军改用沙滩车和补给卡车进行机动,试图以高速突入村庄建立前沿阵地。但乌军的FPV无人机再次出击,首先摧毁补给卡车,再连续命中沙滩车。被困的士兵最终被乌军坦克突袭歼灭。
前线影像显示,战场外围遍布被击毁的车辆与俄军遗体,表明乌军防线依然牢固。
五、结果与前景:俄军或继续尝试
此次钳形攻势以失败告终。乌克兰守军凭借地形优势、精确无人机打击以及灵活机动的坦克支援,有效粉碎了敌方的渗透计划。
![]()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俄军损失惨重,但他们可能仍会在这一方向反复尝试,因为这是目前俄方投入较少兵力却能获得部分进展的地段。
然而,即使俄军增援更多部队,面对沃夫恰河的天然屏障与乌军在高地的防御体系,他们的进攻仍将困难重重。
![]()
六、结语
战争的残酷在于,哪怕是几公里的土地,也要以无数生命换取。
而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防线后方,乌克兰士兵与志愿者们依旧在守护着那条通向家园的道路。
每一次被击退的进攻,都不仅是一场战术胜利,更是一种信念的坚持——在废墟与硝烟之间,依然有人选择站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