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那边最近出了件特别让人揪心的事儿。一支被称为精锐的海军陆战队旅,第35旅,上周六在大后方开授勋典礼,本来是高高兴兴领奖章的时刻,结果俄军一颗“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飞过来,现场伤亡惨重。
这事儿听着就特别憋屈。你想啊,这些士兵,那都是在前线最激烈的战场,像什么克林基、马林卡这些“地狱”一样的地方,枪林弹雨里活下来的英雄。授勋,是对他们英勇表现的肯定。结果呢,没倒在冲锋的路上,却在自己认为相对安全的后方,在开阔的阅兵场上,被一锅端了。
![]()
一位遇难无人机操作员的弟弟在网上心痛地写道:指挥官下令在开阔地带集合,结果导弹来了,“疏忽的悲剧再次重演”。这话听着就特别扎心。那么问题来了,俄军这导弹,咋就打得这么准呢?这里头,有几个点值得琢磨:
第一,“伊斯坎德尔”导弹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玩意儿速度快,飞行时间短,从发射到砸下来,留给对方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用它来打击这种“时间窗口”很短的聚集性目标,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俄军现在专挑“软肋”打。报道里说得很明白,俄军近来频繁锁定乌军的精英部队和人员聚集点。
为啥?因为一个受过长期训练、能操作高端装备的精英士兵,价值远超普通士兵。干掉他们,能极大削弱乌军的核心战斗力,而且替代起来极其困难。去年袭击外国雇佣兵基地也是这个路数,导致乌军一些精密武器一度没人会用。
![]()
第三,也是最让人深思的一点:后方为啥也不安全了? 按理说,举行这种活动,应该有严格的防空预案。空袭警报响了没?响了之后大家有没有按规定疏散隐蔽?
现在乌克兰官方自己都在调查,看是不是有人疏忽了防护措施。如果真是在警报期间,还把人集中在一块空地上,那这个教训就太惨痛了。这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是致命的错误。
所以,这事儿给我们什么启示?
它血淋淋地告诉我们,在现代战场上,尤其是面对俄军这种拥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对手时,“前方”和“后方”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任何大规模的人员、装备聚集,都可能是对方远程火力眼中的“肥肉”。一刻都不能松懈,尤其是在你认为最安全的时候。
![]()
总结一下,这次袭击,不仅是一次惨重的人员损失,更是一次深刻的战术警示。它暴露了乌军在战场纪律和情报保密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也凸显了俄军“擒贼先擒王”,专打精锐、削弱对方战斗潜力的战术思路正在坚决执行。
对于乌克兰来说,失去这些百战余生的老兵,心痛之余,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了。战争,真的没有一刻是轻松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