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投降还被射杀!322名乌军战俘遭处决,俄军这是什么操作?
打仗里头最让人心里一紧的事,不是枪声,是人已经把手举起来,还是倒下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数字摆着,联合国人权事务办公室有死亡记录,322个,被抓住那一刻还活着,后来没活着回去。
不是一两起视频在网上传,不是某个段子在扩散,是一段时间里重复发生的事,战俘在收容环节被处理,乌克兰法院把27岁的俄军士兵德米特里·库拉绍夫判了终身,这人被抓到,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干,问不出个理由,现场就做了事。
战俘制度本来是底线,《日内瓦公约》把这条线写清楚,投降的人要被保护,要有人命保票,俄乌这场打到现在,线被扯裂成一缕一缕,顿涅茨克奥列尼夫卡监狱那次爆炸,几十名乌军战俘死在里面,谁干的没人认,后面陆续能看见的画面,双手举高的士兵在近距离被打倒,跪地的被刀子碰到脖子或胸口,还有从土坑里爬出来讲自己怎么活下来的,乌克兰这边统计里,八成多发生在战场收容阶段,战术动作味道重,法律上怎么叫,战争罪这个词就摆在那。
库拉绍夫不是单独的点,他在俄军里接了合同,风暴-V部队,之前有案底,坐过牢,签字换自由,这类人不算小群体,瓦格纳早在前面就把重刑犯拉上车,当突击兵用,冲得快,拿命换前沿,脑子里对规则没概念,手里拿枪只记一句,活的有威胁,遇到举手的人,让跪下,抬手开火,流程都省掉了,这种做法靠个人胆子不够解释,场上有人默许,有氛围让它发生。
这事像反应堆那种连锁失误,单个螺丝不会炸,一层一层的遮挡和错判堆起来,最后超限,俄军对战俘的处置,有这条路径的影子,机器一开,人心往后站,俄罗斯把这场当大对抗,叙事里乌克兰是被北约拉着走的代理人,对手不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拿掉人的感觉之后,战俘也就成了目标,历史里能找到参照,二战时的战俘处理,伊拉克战事里的监狱照片,人到极限的时候,规则松,数字不会自己长出来,2023年记录里15起,2024年往上跳到131起,2025年到10月加到322起。
乌克兰把审判摆在台上,内外都有算盘,前线打得久,阵地换来换去,军心需要一个看得见的秤砣,法庭把人带上来,士兵知道有人在追责,对外也有话说,西方看着援助的清单发愁,这边拿案子示意,秩序还在维持,支持别停,第三层是往上打标签,战争罪不只指向具体拿枪的人,能延伸到系统,能碰到高层,国际刑事法院那张对普京的逮捕令早就挂着,写的是驱逐乌克兰儿童,这一类战俘案件不断补充,案卷厚起来,意思也清楚,权力再大,线也要对齐。
最后还是落回这句,规则散了,谁来把它拢回去,322不是冰冷码,都是投降后没走回家的生命,他们当时手里没枪,口里喊的可能是别开枪,场边的人怎么想不重要,事实是他们没被当作要被保护的对象,赢不赢不在这段里找答案,文明这一段要有人接住,打仗可以用力,但要按规矩,为国家去做事不等于把人这层丢掉,线要留着,世界不该变成纯粹的火力比试,谁火力大谁决定生死,这条路走到头,连胜负都不好定义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