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第三个周五,76岁的张奶奶总是早早收拾妥当,坐在窗边等候。不一会儿,熟悉的红马甲志愿者便会敲门进来,手里拿着理发工具,笑着问她:“阿姨,今天想剪个什么发型?”张奶奶腿脚不便,出门理发成了难题。直到中山社区“红草地志愿队”开展爱心义剪服务,她才终于解决了这件“头”等大事。像张奶奶这样接受过上门理发的老人和残疾人,在中山社区已有300余人次。
这一暖心服务,正是中山社区慈善基金支持的项目之一。基金自2023年11月在东营区慈善总会的指导与支持下正式设立以来,始终秉持“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的理念,通过多元渠道募集善款,精准回应居民“急难愁盼”,尤其关注“一老一小”及残疾人等群体。
社区以“乐善中山”为品牌,创新探索“善六坊”特色服务模式,涵盖善工坊、善食坊、善文坊、善助坊、善货坊、善康坊六大板块,构建起多元参与、普惠共享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盘活1200平方米闲置空间,引入15家社会机构,不仅实现了空间资源高效利用,还募集资金7万余元注入社区慈善基金。
资金从哪里来?中山社区在践行“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理念下,资金的募集也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社区理念。辖区企业如华滨建工有限责任公司、金海渔港餐饮有限公司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捐赠逾万元;社区居民则通过“慈善一日捐”“爱心义卖”等活动踊跃参与,仅一次“一日捐”就筹集1997元。值得一提的是,“幸福夜校”创新推出“以课养公益”模式,部分教师将课程收益全额捐赠,其他教师按比例捐赠,截至目前已注入基金3582元,而困难群体则可免课时费参与学习。夜校开设的国画、舞蹈、声乐等十几门课程,目前已招收学员170余名,同一时间段还搭配亲子课、家庭课等组合形式,真正实现了“让学员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截至目前,基金累计收入6万余元大部分用于助困帮扶、社区治理、环境提升等项目,已为42户困难家庭提供生活物资援助,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
从“爱心义剪”到“幸福夜校”,从企业捐资到居民参与,中山社区慈善微基金不仅解决了具体民生问题,更营造了“人人可慈善、处处有温暖”的社区氛围。它不仅是资金的“蓄水池”,更是社区情感的“黏合剂”,展现出基层慈善的活力与温度。(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