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暨台湾科技青年湖南行活动在长沙举办。活动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皖主持,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肖百灵出席并致辞,21世纪基金会副董事长高思博、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许洪彬致辞。
△大会现场。图/记者彭皓泽
活动中,台湾共济联盟鹏景集团、湖南丰华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等两地有关企业、高校,现场签署了农业碳汇领域合作协议。单杨、林哲安等6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围绕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前沿发展趋势等,现场作主旨演讲。
台湾共济联盟主席、鹏景集团总裁王仲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高兴能通过本次活动把集团发展成熟的原矿家有机农法服务体系带到湖南,与桃源县丰华合作社展开水稻有机型的处理,“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家常吃的水稻经过袁(隆平)老的多年改良已经不愁产量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分享如何在少用、不用化学农药的前提下也种出高产、实惠、健康的稻米。”王仲鹏透露,第一期合作的测试规模在几十上百亩,随后会逐渐扩张至上万亩,“很多人以为,只要用有机肥种出来的作物就能叫有机农产品,其实,真正的有机农产品应当是‘无化学农药、无除草剂、无化肥’的,所以通过这次合作,我们也希望协助更多湖南农户学会用完整的、标准的有机农法耕种。”
“我们期望通过这次合作,推动两岸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少气候变迁对两岸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伤害。这是我们想要做的,既是公益,也是事业。”台湾21世纪基金会副董事长高思博受访时说,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科技青年的参与让本次合作更加丰富,基金会未来也会继续推动相关合作。“湖南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湖南农业大学的众多专家学者也给了我非常惊艳的印象,三湘之地,人才辈出,期待未来和湖南的人才有更多合作机会。”高思博说。
“我其实以前就来过湖南,很爱吃辣椒炒肉,不要以为我不能吃辣哦。”台北青年崔立有目前在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担任专任教授,此次来到湖南交流也给了他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我算是较早一批来到福建教书的台籍教师,这一次参加湖南行也是要做一个比较经典传统的人工蜂群算法的分享,来之前我特别搜集了湖南、福建等城市的数据跑模型,正好也能利用这次机会和湖南当地的农业专家学者交流获取原始的本地数据,得出的成果相对来说也会更可靠稳健。”崔立有表示,由于台湾的人居面积较小、人口相对较少,利用大数据模型辅助研究时经常缺乏关键信息,透过此次分享交流活动,自己能够得到更真实、大量的可靠原始数据,研究起来更加便捷,“以前做学术,大家习惯了各自为战,彼此很难有沟通、交流、共享的机会,今天这场交流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同时,我也发现有很多台湾的知名学者没有被邀请到现场,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会以后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签约仪式。图/记者彭皓泽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多场主题座谈会,来自台湾大学、桃园市碳交易从业人员职业工会、台湾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与湖南知名高校、企业代表,围绕绿色农业、新能源、碳交易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活动还组织了30余名台湾科技青年赴长沙、益阳、怀化等地开展交流互访活动。
本次活动是首届“湘智兴湘”大会系列专场活动之一,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湖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承办。活动共计150余人参加,其中台籍专家学者和科技青年代表80余名,吸引了来自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厦门等地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市州科技局有关负责人,部分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代表参加。
潇湘晨报记者彭皓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