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惠州某小区业主买房10多年仍拿不到房产证”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起因是开发商与承建商之间存在债务纠纷,导致项目无法完成验收备案,业主们虽早已入住,却始终等不来那本代表产权的不动产权证书。一张证,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安居梦。
事实上,“交房易、办证难”并非个例。在我们经手的案件中,类似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违规建设、抵押查封、竣工验收不合格等原因导致无法办证的情况十分常见。尤其是规划验收未能通过的项目,往往一拖就是数年甚至十几年,在此期间,业主们既无法出售房屋,也难以抵押融资,合法权益严重受损。
那么,作为购房人,如果不幸遇到“办证难”的问题,该如何维权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常用的一些方式方法。
第一步,弄清办证问题“卡”在了哪一步。办不下证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规划验收未通过、土地出让金未缴清、项目存在抵押或查封、竣工验收备案不全等。我们可以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询问无法办证的原因,锁定“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多种法律手段组合出击。若开发商已违约,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支付逾期办证违约金。虽然不一定能“逼”出证来,但至少能增加开发商的违约成本;若通过信息公开等,发现开发商存在违规建设、挪用预售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可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违法查处申请,敦促其履行职责;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职责,还可通过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间接向开发商施压。
第三步,善用政策,把握时机。近年来,从自然资源部到各省市,都陆续出台了解决历史遗留办证问题的政策文件(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25年7月发布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解决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善用“证缴分离”等措施推动办证。我们可以密切关注此类政策,主动对接部门,争取搭上“政策快车”。
值得注意的是,维权过程中证据收集至关重要: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政府回复文件等,都应妥善保存。如果无法办证不是单户的问题,建议业主们团结起来,有组织、有策略地推进维权,避免单打独斗。
房子不仅是遮风避雨的住所,更是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一旦发现“无法办证”、“办证难”的苗头,不要一味等待,要主动利用法律和政策工具,尽早解决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