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将医美巨头昊海生科幕后真正的掌控者拉入公众视野。
这位不参与日常经营却手握近半股权的创始人,一边从公司累计支取超2.5亿元分红,一边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立案风波突袭,低调实控人露了馅
9月16日晚间,昊海生科发布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蒋伟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其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并进入处罚告知阶段。
这场始于今年5月的调查风波,让这位常年隐身幕后的“资本玩家”不得不走到台前。
今年5月7日,昊海生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蒋伟通知,其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
作为昊海生科的创始人,这位实控人自2007年创办公司前身昊海有限后,便通过一系列精准并购构建起横跨医美、眼科、骨科的生物科技版图。
尽管蒋伟自2009年起便退居幕后不参与日常经营,但股权结构显示,他与配偶游捷合计掌控公司45.82%的股权。
其中,蒋伟本人持有28.53%,配偶持有17.29%,同时通过上海湛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持有1%股份,稳坐绝对控制地位,是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蒋伟夫妇二人以73亿元财富上榜,成为医美行业“隐形富豪”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公告中反复强调“调查仅针对个人,与公司无关”,董事长侯永泰更在后续回应中明确“其交易标的不是本公司股票”。
但市场有分析指出,实控人内幕交易往往围绕利益关联标的展开,而昊海生科招股书显示的长期合作方中不乏曾有内幕交易被罚记录的企业,相关关联交易的信息透明度成为关注焦点。
截至目前,证监会尚未披露具体交易细节,最终处罚结果仍待《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
分红与业绩的撕裂,45%股权的背后
实控人蒋伟此次风波之所以引发强烈关注,核心在于其“不参与经营却获巨额回报”的特殊身份,与公司近年业绩形成对比。
作为持股超28%的第一大股东,其通过现金分红获得的收益堪称“躺赚”。
公开数据显示,昊海生科自2019年科创板上市以来累计分红8次,总额达8.9亿元,按持股比例测算该实控人个人累计分红约2.54亿元,占总分红额近三成。
2024年的分红更引人关注,根据昊海生科2024年财报,当年公司营收增速从往年20%以上骤降至1.64%,归母净利润仅增1.04%,创下上市以来最差增长表现。
即便如此,公司仍实施了高比例分红,分红额占净利润比例高达54.92%,实控人夫妇当年分红超2亿元。
这种业绩疲软却分红慷慨的操作,已引发市场对资金利用效率的质疑。
与实控人的稳定收益形成对比的是公司日益加剧的经营压力。2025年公司半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下降7.12%,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滑10.29%。
三大主力板块,医美业务营收5.75亿元降9.31%,眼科产品3.68亿元降18.61%,骨科产品2.27亿元降 2.58%。
更值得警惕的是财务结构隐患,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达3.16亿元,占净利润比重75.18%,存货周转率降至0.39次,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0.86亿元,却面临1.79亿元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在此背景下,实控人的持续大额分红是否考虑过公司的实际情况呢?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实控人调查风波与业绩调整的双重背景下,昊海生科所采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治理结构,正从理论层面的制度设计走向实践层面的效果检验。
从制度设计来看,昊海生科的治理架构具备清晰的权责划分逻辑。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实控人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选举董事,董事会则独立聘任以侯永泰、吴剑英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日常经营。
管理层团队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也得到体现,侯永泰、吴剑英二人2024年税前报酬均超300万元,且分别持有3.61%和3.64%的公司股份,这种“薪酬+股权”的激励机制既保障了经营独立性,也实现了管理层与公司长期利益的绑定。
此次风波引发的讨论,更多聚焦于“分离模式”在控制权集中场景下的实践边界。
数据显示,实控人夫妇合计持有公司45.82%的股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虽未直接干预日常经营,却赋予其对重大决策的实质影响力。
市场关注的核心在于两点,其一,作为公司创始人、实控人深度参与早期战略规划与并购布局,其掌握的行业与公司信息优势是否会形成“不参与经营但掌握关键信息”的特殊状态,此次调查涉及的交易标的与公司关联度仍待监管披露;其二,若后续行政处罚落地,是否可能引发股权处置等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公司股权稳定性。
关于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决策自主性,市场对研发投入变化的关注可从行业周期视角客观解读。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1.53%,费用率从8.93%降至7.54%,公司解释为“部分核心项目进入后期阶段”。结合生物科技行业特点,研发投入往往随项目周期呈现阶段性波动,若前期管线布局已完成关键节点,短期投入放缓未必代表研发战略收缩。
对投资者而言,市场反应已呈现理性分化特征。5月立案消息初现时,A股与港股股价分别出现超5%和5.6%的短期波动,反映出不确定性带来的情绪冲击。
而处罚告知公告发布后,股价微跌0.39%,显示随着信息透明度提升市场或已逐步区分“个人风险”与“公司价值”的边界。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