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蹲在阳台观察过绿豆发芽?几颗圆滚滚的绿豆,泡在水里没几天,就会悄悄冒出嫩白的芽尖。可你知道吗?“绿豆能发芽,不光是种子本身的事儿,更得有合适的水、温度和氧气。” “人身上长肿瘤也是一个理儿,每个人体内可能都有‘肿瘤种子’(基因突变细胞),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得癌,关键就看体内环境这块‘土壤’适不适合它生长。”
85岁的河南巩义老人白淑采,用25年“带瘤生存”的经历,把这个“绿豆理论” 活成了现实——肝部的肿瘤从2000年的 16.6cm×17.8cm,缩小到如今的4.7cm×5.3cm,不仅没被癌症打垮,还能下地干活、打理菜园。常常有人会感慨:“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位身患晚期巨型肝癌的患者,竟能存活超过了25年!”
【白淑采 85岁 河南巩义人 2000年确诊巨块型肝癌 现已康复25年】
事情要从2000年说起。那年白淑采刚好60岁,发现自己肚皮上悄悄冒出个“小疙瘩”。“一开始我们也没在意,农民哪里懂那么多,以为胃病呢...后来肚子越来越大,跟个碗一样!”白阿姨逐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到后来连下床的力气都快没了....
老伴看着着急,带着她前往镇上的医院,“我们到医院以后,那个医生说就没见过这么大的肿块,让我们赶紧去郑州!”老两口辗转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CT提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巨块型肝癌,肝内扩散,少量腹水,肝区内病灶为16.6cm×17.8cm巨大包块,呈多发卫星灶。
确诊以后,老伴十分的着急,“我那个时候光急,只让她赶紧吃饭!”尽管白阿姨一再的说:“咱有没钱,咱干脆别看了!”可老伴怎么也不肯放弃,“我当时就说,只要有这种病,那就肯定有治这种病的医生!”
据白阿姨的老伴所诉,自白阿姨确诊以后,他曾私下找过不少专家咨询,可都没有什么办法。
“在肿瘤医院的时候,里面一个小闺女给我说咱郑州的袁希福中医能看这病,我和老头就去了。开了10付药,我说家里穷,就给了40块钱。这一吃发现确实好多了,因为我能摸到块小了,又能吃又能喝。约摸着吃了4、50付,我感觉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
据悉,白阿姨在2000年10月18日确诊巨块型肝癌(16.6x17.8cm),肝内散播,少量腹水。同年10月20日由老伴陪同前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处求诊。服药后,腹胀、肝区疼痛消失,复查肿块缩小。坚持服药四个疗程以后,体力恢复,可做家务,下地劳作。2003年、2004年、2013年、2017年多次回访病情均稳定。
连白阿姨自己也没想到,这40块钱的药,竟成了改良身体“土壤”的开始。袁希福老中医按照“三联平衡疗法”的思路——“扶正、通瘀、排毒,就像给土地松土、施肥、除杂草,三者调好了,身体里的阴阳平衡了,肿瘤就没了生长的劲儿。”而这,也正是袁老“绿豆理论”的核心所在,他常说“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的土地适合种不同的庄稼,治疗也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子。”
2013年12月,袁希福老中医得知白淑采从没复查过,心里放不下,亲自带她去巩义市人民医院,自掏腰包做腹部CT。结果出来时,袁老欣慰地说:“肿块缩小到 6.6cm×7cm,这就是‘带瘤生存’的好现象!” 就像改良后的土壤里,杂草再也长不疯,白淑采的“肿瘤土壤”已经不适合 “种子” 扩散,哪怕肿块没完全消失,也不会影响生活。
直至2020年11月17日,袁老再次探望老人时,肿块依然还在,但白阿姨的气色一如往常,甚至还与袁老介绍自己打理的果园,采摘了新鲜的冬苹果!
“白淑采的肿瘤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她能正常生活、干活,这就是改‘土壤’的意义。” “很多人觉得抗癌就得把肿瘤‘赶尽杀绝’,可有时候,硬攻反而会伤了身体。就像地里长了草,光拔草没用,得把土壤改良了,草才长不出来。对抗肿瘤也是,改变体内环境,比单纯攻击肿瘤更根本。”
毕竟,“我们治的不只是肿瘤,更是人的整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