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声称“多层反导可拦截东风系列导弹”,却被多家国际智库和美军退役将领公开质疑。最新民调显示,岛内超过61%民众对台军防空拦截能力信心不足。美日情报圈流传:台军反导系统的“神话”已被现实击破,真正的威胁并非高超音速导弹,而是海峡对岸几万发远火火箭弹的饱和覆盖。
2025台北航太展上展示了雷达
拦截东风
台军对外宣传“天弓三型”“爱国者3”等反导系统能构建多层次防护网,宣称能有效拦截东风-16、东风-17等中程导弹。但2025年多份权威报告显示,东风快递系列导弹采用高机动变轨、末端高超音速突防、弹头分导等多项先进技术,现有拦截系统难以捕捉弹道,拦截概率不足20%。美国《防务新闻》5月刊文直言:台军反导系统面对“东风快递”,形同虚设。
今年8月,台湾“国防部”自曝,2024-2025年间导弹拦截测试中,成功率不足三成。美军印太司令部专家分析,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飞行轨迹极难预测,拦截窗口极短,仅靠现有地基反导系统、连美军自用标准-6都难以实现有效拦截。台军对外展示的拦截演习,更多是“理想条件下”的战术表演,并未真正模拟密集饱和打击场景。
真正的“压岛武器”
主流舆论关注东风导弹的“点穴打击”,但2025年实战推演和美军最新兵棋演练结果显示,对台最致命并非单一导弹袭击,而是数万发远程火箭弹的饱和覆盖。解放军PHL-16、PHL-191等新型远火系统,射程可覆盖台湾全岛,单轮齐射可达数千枚。俄乌冲突中,火箭炮饱和打击造成防空系统瘫痪的战例,已成为岛内外军情分析的重点。
今年6月,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的台海冲突模拟报告指出,一旦远火系统大规模齐射,台军现有防空火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拦截。岛内一线官兵匿名称,“远火覆盖是无解的天灾”。台湾自制的“剑翔”无人机、“神弓”反炮弹系统,难以应对大规模密集弹幕。卫星数据显示,福建沿海远火部队部署数量和弹药储量持续增加,远远超出台军弹药消耗能力。
反导“神话”崩塌,岛内民意逆转
过去几年,台军反导宣传不断升级,渲染“坚不可摧”的安全感。但2025年民调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反导系统信心降至历史低点。台大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调查显示,61%岛内受访者认为,万一爆发高强度冲突,台军防空能力“撑不过三天”。不少民众将防空系统与“表演秀”相提并论,认为“靠导弹防御换不来安全”。
网络热点话题聚焦于“民生优先”与“安全焦虑”的对立。岛内媒体《联合报》社论评论,巨额反导投入换来“气氛工程”,现实却是“导弹一到即瘫痪”。岛内专家普遍认为,反导系统高昂维护费用,远远超出实际防护收益,资源投入应转向地下掩体、分散指挥和快速修复能力。
美日态度转变,岛内战略选择遭遇“新冷思考”
美日对台军事支持近年来逐步“去神话”,尤其在反导领域。2025年8月,美日智库联合会议上,多位专家直指“台军反导拦不住东风快递”,美军自身也难以在西太平洋构建完备防御网。日本防卫省最新报告建议,台军应重点提升分布式作战与抗毁能力,而非继续砸钱升级反导系统。
国际军情圈普遍预测,台海冲突形势下,东风系列导弹将首先摧毁固定雷达和指挥节点,随后远火密集覆盖打击“软目标”,台军现有防空体系难以抵挡任何一轮饱和攻势。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师认为,“真正的战场决定权,已不在拦截器多寡,而在能否承受远火饱和后的再生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