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启用“娃小宗”商标,表面是一次“品牌升级”,实质是一场股权僵局下的法律突围,既关乎她对父亲遗产的掌控,也关乎娃哈哈的未来走向。股权卡壳,商标悬空,娃哈哈商标不是宗小姐的,业绩却靠她扛。
娃哈哈387件注册商标至今仍登记在娃哈哈集团名下,集团股权却是“三分天下”,国资46%、宗馥莉29.4%、职工持股会24.6%。根据《公司章程》与《商标使用许可办法》,凡涉及集团核心商标对外排他使用时,需得到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只要任何一方拒绝,宗馥莉就无法把“娃哈哈”装进她控股的宏胜系。
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职工股权回购、商标转让、遗产分割等案件同时在杭州、香港两地推进,上城区法院有多起职工股东要求“撤销回购协议”的诉讼待审。明年春节备货,饮料新品排产、瓶坯模具、广告物料都要在10月前锁版,一旦商标被“冻结”,要么停产,要么提前印好新标,与其赌法院年内出结果,不如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将“娃小宗”从备案推向生产线
“娃小宗”与“娃哈哈”皆为三字组合,首字均为高辨识度的“娃”,商标视觉效果高度重叠,商品类别均覆盖第29、30、32类饮料、奶制品、方便食品,按照《商标审查审理指南》,娃小宗商标“碰瓷”娃哈哈,已落入“近似雷区”
。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混淆的属侵权权。
国资若举证“公众误认”,即可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近似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在包材、瓶型、配色方面若继续沿用老标红白主色,可被认定“搭便车”。
GYBrand评估“娃哈哈”2024年品牌价值911.87亿元,连续七年位列中国食品饮料榜首
。放弃如此庞大的品牌资产,无异于自行填平护城河。有经销商透露,县城批发商一听说要换新牌,当场回绝,若大部分经销商不做娃小宗,渠道信心骤降,宗馥莉将付出巨额的品牌“折旧费”。
2024年,宏胜系已在巢湖、贵阳、成都等地把“昌盛”字样全部更换为“宏胜恒枫”,自建18条新线的产能、配方、管理团队悉数到位,商标只是最后一张“皮”,宗小姐先完成了“硬件切割”,再做“软件换标”,最大限度降低休克风险
按照2026年销售计划,宏胜集团先让无糖茶、气泡水、电解质水等新品挂“娃小宗”上市,AD钙奶、营养快线等存量大单品仍申请娃哈哈商标的集团授权,若授权失败,则逐步以“限量怀旧”方式退市。
宏胜集团由宗馥莉通过离岸平台100%控股,一旦摆脱娃哈哈商标共用,财报不与集团并表,就可独立冲击港股或A股。据投行测算,剥离后的估值区间为250至300亿元,商标更换将为上市讲述“第二增长曲线”的故事
。若弃用娃哈哈商标,900亿品牌价值可能烂在仓库,国资、职工、地方部门都将为“多输”局面付出代价。
商标是棋子,股权是棋盘,宗馥莉并非“任性换标”,而是在股权僵局里打出一套“法律+商业”组合拳,先用“娃小宗”确标,再倒逼其余股东回到谈判桌,要么同意商标转让,要么接受品牌贬值。宗小姐与其守着品牌价值的金山,却拿不到钥匙,不如另起炉灶,先把锅烧热。
市场、法律、舆情的三重风险叠加,使得“娃小宗”成为近十年来最具争议的一次品牌重生,既可能写就中国快消史上最大规模的“商标跳船”案例,也可能在明年春天被法院一纸判决叫停。宗小姐已经用最冒险的方式告诉人们,在控制权与遗产面前,她宁愿做“切割者”,也绝不做“守墓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