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区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情况,发布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共审查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904件1379人,审查起诉5966件8213人,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8168件,制发检察建议5268件,提起公益诉讼573件。
在“统一行动”集群效应下,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成效显著,全区检察机关以大兴安岭为主场,开展山林保护统一行动,办理山林公益保护案件1262件;以黄河和“一湖两海”为主场,开展河湖保护统一行动,办理河湖公益保护案件1720件;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为主场,开展草原保护统一行动,办理草原公益保护案件1746件,保护草原18.61万亩。
此外,检察机关落实高质效办案,强化重大案件办理,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移送、最高检交办案件105件;深化铁检集中改革,提升案件办理专业化;以可诉性为指引,坚持审前实现公益保护是最佳司法目的,96.85%的问题均在审前阶段得到解决;加强区域协同办案,强化生态监督合力,2023年以来,检察机关跨区域移送案件线索126件;凝聚多方合力,全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95份;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内生动力,聘请“益心为公”志愿者3300余人,接收群众反映线索1954件,举办公益诉讼听证1476次,邀请群众对办案效果监督1846次……
据悉,此次发布的十大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8件、民事公益诉讼案2件,涵盖水体污染、行洪安全、矿山治理、山林保护、草原保护、固废危废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本次典型案例经盟市选送、自治区初选及集体讨论,从三年来办结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中评选而出,为全区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提供参考借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