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首个校园红树林科普基地在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级中学)正式揭牌成立。该基地集科普展示、实践教育与生态保护于一体,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沿浦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支持与资源协助,师生们通过实地滩涂调查、样本采集与数据分析,将红树林生态知识转化为一系列可互动、可体验的科普展陈,从多维度视角展现红树林的生态奥秘,也推动着县域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育人工作迈出重要一步。
“这个基地的落成是学生探索之旅的结晶,更是一次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苍南县教育局党委委员、灵溪中学(三禾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黄发锐表示,红树林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组织参与了国家级美丽海湾沿浦湾综合实践、赤溪红树林效益宣讲等活动,希望以红树林保护为载体,培养学生对家乡生态环境的认同感与守护责任,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生态育人。
据了解,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消浪护岸、净化水质、固碳储碳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据统计,全球红树林每年可封存约3400万吨二氧化碳,其单位面积的碳汇能力可达热带雨林的5倍以上,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解决方案之一。而位于浙江苍南沿海的北缘红树林,是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的最北界之一,总面积达1700亩,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北缘红树林。据科研测算,该片红树林每年可吸收并封存二氧化碳约720吨,不仅为海岸带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还为诸多海洋生物和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与迁徙中转站,生态价值显著。
“这不仅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学生从认知到实践的能力转化平台。通过亲手参与红树林保护,学生们将生态知识内化为环保意识,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效果远胜于传统课堂讲授。”灵溪中学(三禾高级中学)校长林松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进一步拓展红树林展览区与实践场地,开发红树林主题课程与跨学科综合实践项目,将红树林保护理念融入生物、地理、化学等多学科教学。基地还将面向周边中小学及社区开放,通过开展跨校生态教育活动和公众科普宣讲,扩大红树林保护理念的社会影响力,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苍南教育
图文素材:灵溪中学(三禾高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