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S这个细分行业,产线一直被认为是“非标定制自动化”的代表。它不像标准化设备那样能买来即用,而是需要根据产品结构、工艺需求、良率目标量身设计。问题也随之而来:选型困难、交付不稳、量产爬坡慢。很多企业一旦没有选对产线供应商,就容易踩坑,导致项目延期甚至超支。
那么,如何才能在非标CCS产线的选型过程中避开这些坑,从交付到量产都走得稳?
一、为什么CCS产线选型容易踩坑?
相比标准自动化,非标CCS产线的特殊性在于:
工艺复杂:涉及自动装配、激光焊接、热铆/冷压、视觉检测、电性能测试、数据追溯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线节拍。
柔性要求高:CCS产品型号迭代快,要求产线能支持快速换型,否则后期成本和产能压力都会增大。
交付风险大:非标设备交付不是“交钥匙”,从设计到调试到产能爬坡,每一步都有潜在风险。
一句话总结:选型不是比价格,而是比供应商的综合能力。
二、选型时必须关注的四个维度
1. 技术能力与工艺成熟度
是否掌握核心工艺?比如激光焊接的稳定性、视觉检测的准确性、自动装配的一致性。
工艺是否经过量产验证?有没有实战案例和专利?
建议:优先选择有成熟应用案例的厂商,避免成为“试验田”。
2. 自动化与柔性水平
是否具备自动上下料、自动检测能力?
能否支持柔性生产?例如多规格FPC、铜铝巴片快速切换。
是否接入MES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全流程追溯?
一条产线能不能“跑十年”,核心看柔性和智能化。
3. 交付与服务能力
交付周期是否合理?有没有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
本地化服务如何?能不能提供快速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技术培训?
非标产线一定要关注供应商的项目交付经验,而不仅仅是图纸和方案。
4. 成本与风险控制
低价方案往往意味着后期返修率高、产能不达标。
需要综合评估设备价格、交付周期、长期维护成本。
真正的低成本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而不是买便宜设备。
三、易视精密的实践经验
在CCS产线交付中,易视精密的思路是“全流程保障”:
工艺验证先行:通过实验室和小试产线,先验证焊接、装配、检测的工艺可行性。
模块化设计:产线由自动装配、激光焊接、热铆、视觉检测、电性能测试等模块组合,既能独立优化,也能快速集成。
柔性切换:采用磁悬浮输送+智能治具,支持多型号快速换型,降低工装成本和示教周期。
数据闭环:全线接入MES系统,实现工艺数据、良率数据、追溯数据统一管理。
在实际案例中,某电池厂在导入易视精密CCS产线后,量产爬坡周期缩短了30%,节拍效率提升约50%,同时良率保持在稳定水平,大幅降低了返工和停线风险。
四、从选型到量产的全流程思维
明确工艺需求:先确定产品结构和关键工艺,不要盲目套用别人方案。
评估供应商能力:不仅看设备,更要看技术积累、项目经验、交付能力。
全生命周期成本:设备采购只是开始,维护、扩展、升级同样重要。
持续优化与合作:非标产线不是一次性交付,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结语
非标CCS产线选型是一场系统工程。想要真正避免踩坑,企业需要把眼光放长远:
技术成熟度能否支撑量产?
柔性和智能化能否适应未来?
供应商是否有足够的交付与服务能力?
在这条路上,易视精密凭借工艺积累、模块化设计和成熟交付经验,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选对供应商,才能从交付到量产都走得更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