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江城芜湖,晚风裹着卤香与铁画锻打的火星,在老芜湖海关广场的非遗消夏市集上交织成一幅烟火长卷。“以前总觉得非遗在博物馆里,现在下楼逛夜市就能摸得到、买得到。”市民张女士拿着刚买的芜湖铁画文创摆件说道。这个夏天,芜湖以“非遗消夏”为支点,撬动了文旅消费的新动能。从线上到线下,让传统技艺成为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消费场景,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老芜湖海关广场,40多个非遗摊位依次铺开。五香居传统卤菜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铁画匠人敲打着烧红的铁片,无为鱼灯的灯影掠过浆染布艺的细腻纹路……这是芜湖“守艺焕新·非遗消夏”主题市集的一幕。
活动现场,主办方发放了8000多份“非遗消夏”消费券,有效激发了市民游客的消费热情。据悉,活动吸引了超万名市民游客参与,现场销售额近5万元。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下单了铁画书签和手工木榨油,“以前觉得非遗离生活远,现在发现它就藏在我们的‘烟火气’里。平常吃的卤菜是非遗,晚上散步看的灯彩是非遗,连给孩子买的文具都有非遗元素。”
“我们把非遗‘搬’出来,就是要让‘静态保护’变成‘动态体验’。”芜湖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夏的“鸠兹遗韵”青少年非遗美学课程课堂上,近千名青少年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此外,该馆还通过“非遗五进”“市民夜校”等形式,让更多居民了解非遗、爱上非遗。非遗的魅力也让传统景区焕发新生。在松鼠小镇景区,“逐光小镇·遗韵长河”暑期非遗主题活动成为热门“打卡点”。今夏的夜晚,国家级非遗无为鱼灯的巡游队伍穿梭其中,鱼灯的光影与夜间的灯光秀交相辉映,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感受夏日美好。
“6月至8月,景区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同比增长70%,许多游客因‘追鱼灯’专程从合肥等地赶来。“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景区将持续推出围绕本地非遗的系列活动。据悉,芜湖依托滨江公园、镜湖公园等地,以及市博物馆、城市书房等文化地标,将非遗引入景区、商圈等,让非遗体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记者 王珊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