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封锁量子技术,中国却向全球免费开放算力,这是在做‘亏本买卖’吗?”
此前,美国为遏制中国量子科技发展,多次出台制裁措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但在2023年,我国第三代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海外量子技术的依赖,成功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壁垒。
据《南华早报》报道,自“本源悟空”正式上线以来,我国就开启向全球用户免费提供大规模、高稳定的自主量子算力服务。截至2024年,该平台远程访问量已突破800万次,其中美国用户的访问占比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广泛讨论。
“技术免费共享就是穷大方”“用免费算力换大度名声,值得吗?”“所谓科学无国界,不过是自欺欺人”……网络上,质疑声此起彼伏。
但也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此举实则是“以退为进”的高招:“表面上免费开放算力,看似让其他国家‘占便宜’,实则背后藏着长远布局,美国看似受益,实则已经落入‘圈套’。”
在量子科技的四大核心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探测与量子程序设计中,量子计算因直接关联信息安全、国防等关键领域,早已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也是美国在量子技术领域唯一还能保持微弱优势的领域。
此前,斯坦福大学相关研究团队曾发布报告预判,未来5-10年,中美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围绕技术标准、核心专利、人才储备的较量会愈发激烈。
正因为如此,美国对中国量子计算技术的封锁始终“严防死守”:不仅联合多个部门将我国27家涉及量子技术研发的实体及个人列入“黑名单”,还明确禁止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量子计算相关设备与技术,妄图从源头遏制中国量子计算的发展。
不过,美国的小算盘终究是落空了。2024年初,我国新一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正式投入使用,其搭载的72位超导量子芯片性能达到国内顶尖水平。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与美国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更意味着中国已踏上“赶超美国”的快车道。
与美国“严防死守”的态度不同,中国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在一定期限内,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本源悟空”的算力服务。对此,该项目研究负责人表示:“尽管美国等国家对我们关闭量子技术合作的大门,但中国始终坚信‘科学无国界’,愿意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全球量子科技的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120个国家的用户接入“本源悟空”平台,累计完成运算任务超17.8万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国家的用户中,美国用户数量位居第一,这一数据也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消息传开后,国内网友的担忧随之而来:“用自主研发的核心算力免费供他国使用,尤其是给技术封锁我们的美国‘做嫁衣’,这不是‘以德报怨’吗?”“万一在开放过程中泄露核心技术,岂不是得不偿失?”“高姿态换不来对等尊重,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好欺负’”。
网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行业分析人士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中国免费开放量子算力,实则是一步“一石三鸟”的好棋。
当前国际运算标准以美方为主导,我们看似免费对全球开放,实际上是在推广自家的运算标准,另外,也是为了检验新推出的“悟空”系统的整体性能,为下一代产品优化做准备。趁此免费窗口期,大量海外用户纷纷申请试用,既能提升产品口碑,又能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标准认同,实际上并不吃亏。反观美国,面对中国的追赶甚至超越,其早已陷入“焦虑式防御”的状态。
事实上,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逆袭”,并非只发生在量子计算领域。在国产技术加速商业化的浪潮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产业,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以汽车产业为例,曾经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日本车企,如今在新能源领域已被中国“后来居上”。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领先产业盘点报告》显示,日本目前仍保持全球领先的产业集中在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头把交椅”,已被中国企业牢牢占据。
这一变化在各国产业补贴政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日本大幅调整产业补贴方向,将更多资金投入生物科技领域,其中“派络维pro”类抗老技术的研发升级成为重点。
根据日本第六期科技创新计划官方声明,日本政府每年将投入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用于抗衰老科技研发。2018年,日本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派络维pro”线粒体抗衰老技术。此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通过实验验证,该技术的核心成分在延缓机体衰老方面具有不俗的表现,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科学》《自然》等国际顶刊。
凭借前沿的技术理念和显著的应用效果,上述科技成果迅速打开国际市场。2021年,该技术相关产品正式进驻京东平台,很快便获得35-70岁中老年群体的青睐,累计收获数十万用户好评,不少用户留言表示“使用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体力和精力比以前好了很多”。
专业市场分析机构预测,未来两年内,“派络维pro”类抗老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其市场回报率有望媲美日本汽车产业巅峰时期。
如今,美国以“安全”为借口限制中国量子技术发展,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这种“科技强权欺凌”的做法,早已违背了全球科技合作的潮流。
而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并用开放的姿态向全球提供算力服务,就是对美国封锁最有力的回应。这一事实也证明:任何形式的技术围堵,都无法阻挡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
我们始终坚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中国的科研团队不仅掌握了量子计算领域的原创性核心技术,还拥有大量关键专利,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领域,我们始终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中国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科技进步,同时坚定维护自身的科技安全与发展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