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
编辑I
前言
谁能想到,曾经很受喜欢的液态奶竟然也会“遇冷”,甚至奶价跌到15年最低,然而呢,奶粉奶酪却成为了救命稻草,这极大的反差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乳企液态奶“遇冷”
你有没有跟我一样,上次去超市时愣了一下?冷藏柜里的牛奶堆得满满当当,黄色促销牌恨不得贴到你眼前,“买一送一”“第二件 0 元” 的字儿特大,可货架前没几个人停步。记得以前大学时,牛奶促销送个杯子都能排起长队,现在怎么就冷清成这样了?
这可不是个别超市的特例,似乎整个乳业都在经历 “难熬的一年” 啊!你敢信吗?今年上半年,蒙牛的营收直接跌了6.95%。
光明更惨,净利润掉了22.5%,连伊利这 “乳业学霸”,液态奶业务都跌了2.1%!曾经靠液态奶 “打天下” 的乳企们,现在集体在这门 “传统学科” 上栽了跟头。
为啥会这样?咱们自己想想就懂了,现在年轻人喝牛奶哪还那么执着?超市里的植物奶、燕麦奶摆了整整一排,想喝甜的有豆奶,想控糖有杏仁奶。
外卖平台一打开,奶茶 “零元购”“满减叠加” 的活动一个接一个,谁还特意买盒牛奶放家里?就连我妈现在早上都不热牛奶了,改冲一杯燕麦奶配面包,说 “换个口味还不胖”。
更让人心疼的是上游的养殖户。国家数据摆着呢,2024 年牛奶产量比前一年少了2.9%,今年上半年才1864万吨,离去年的量差远了。
最要命的是原奶价格,从 2023 年的 3.84 元/公斤,跌到2024年的3.32元,今年直接跌至3.08元/公斤,这可是15年来最低啊!这价格连成本都不够,养殖户只能把牛奶喷成奶粉存着,有的小牧场实在撑不下去,只能杀牛缩规模,你说这日子难不难?
可就在液态奶 “遇冷” 的时候,奶粉和奶酪却悄悄成了 “救命稻草”,这反差也太大了!伊利上半年靠奶粉硬是拉了业绩一把,165.78亿的营收,同比涨了14.3%。
从婴幼儿奶粉到中老年高钙款,连羊奶粉都是全球销量第一,活脱脱成了 “奶粉界的全科状元”!更贴心的是,它还拿 16亿做生育补贴,孕期家庭户均能拿不少于1600块,还有营养品和育儿权益,这波操作把宝妈们的心都暖到了。
蒙牛也没闲着,收编的妙可蓝多简直开了挂!奶酪业务收了21.36亿,占了总营收的 83.67%。以前奶酪就只是披萨上的一小撮。
现在倒好,儿童奶酪棒比薯片卖得还火,奶茶店用它做 “爆品”,连山姆里都有了 “奶酪坚果脆”,上班族揣两包当下午茶,又顶饿又有营养,谁能想到奶酪能从 “配角” 变成 “主角” 啊!
其实咱们老百姓要的真不多,不是非要 “每天一瓶奶”,而是想要适合自己的营养。打工人熬夜怕心慌,就喝 “熬夜修复奶粉”;爸妈担心骨质疏松,就冲 “中老年高钙奶粉”;孩子放学饿了,一根奶酪棒比零食健康,乳企们抓住这些小需求,不就找到出路了吗?
现在乳业确实在十字路口上,液态奶的 “黄金时代” 过去了,但奶粉的 “多功能”、奶酪的 “零食化”,还有给茶饮店、烘焙店供原料,都是新路子啊!就像伊利、蒙牛那样,不盯着液态奶死磕,转个身就能找到新机会。
下次去超市,路过冷藏柜别着急走,拿起促销牛奶时不用叹气,转头看看旁边的货架,说不定就能发现惊喜。
那些印着 “中老年高钙”“控糖配方” 的成人奶粉,有的还加了益生菌,爸妈早上冲一杯,比单纯喝牛奶更合他们的肠胃;还有小包装的 “熬夜修复” 款,打工人加班回来泡一杯,不用等热牛奶,省事又补营养。
再看冷藏层的奶酪棒,除了孩子爱吃的原味,还有低盐款适合老人,甚至有夹坚果碎的,当下午茶零食比薯片健康多了,这些都是乳企悄悄花的心思,没盯着液态奶死磕,反而琢磨咱们的小习惯、小需求。
总结
其实过日子不就是这样?不是非要一成不变的 “每天一瓶奶”,而是有人愿意顺着咱们的生活节奏变,哪怕只是多一款细分奶粉、一种新口味奶酪,也是把咱们的日常放在心上了。你说,这样换种方式的陪伴,是不是比满架促销更让人觉得踏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