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每日幸运签#
9 月 18 日,在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徐直军的一番话让不少人重新认识了国产 AI 算力的突围路径。这位华为副董事长直言,受外部因素影响,华为单芯片算力确实比不上英伟达,但靠着三十多年积累的连接技术,他们做出了全球最强的算力超节点,当天首次亮相的 Atlas 950 SuperPoD 就能搭载 8192 张昇腾卡,后续还有能装 15488 张卡的 Atlas 960 SuperPoD。
在 AI 算力爆发的背景下,现在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这些领域都需要海量算力,单芯片性能成了关键比拼点。但华为受制裁影响,没法用最先进的工艺生产芯片,单颗芯片的算力自然落了下风。徐直军没绕弯子,直接点出问题核心,同时抛出了华为的解法:不跟英伟达拼单芯片,而是靠连接技术把成千上万颗芯片连成一个 “超级节点”。
他们真的做到了突破。华为专门搞出了 “灵衢” 互联协议,能把多台机器连起来,逻辑上变成一台机器集中运算。这次发布的 Atlas 950 SuperCluster 超节点集群,算力规模超过 50 万卡,更高级的 Atlas 960 SuperCluster 直接达到百万卡级别。要知道,之前华为展出的 384 超节点算力就接近英伟达同类系统的 2 倍,现在的万卡级超节点更是把差距拉得更大。徐直军还透露,未来会开放灵衢 2.0 的技术规范,拉着整个行业一起做算力底座。
对这种 “另辟蹊径” 的突围,有人说这是 “不硬碰硬的智慧”,避开短板反而走出了新路子。也有人感慨,三十多年的连接技术积累没白费,关键时候能顶上去。还有人注意到实际价值,“不管单芯片多强,最终要用大规模算力解决问题,华为这步走对了”。
现在算力需求涨得飞快,华为把单柜算力做到 60kW,正好跟上了大厂突破 100kW 的需求。有技术分析师说,这是条 “非对称竞争” 的路子,英伟达靠先进工艺领跑单芯片,华为就靠系统整合能力补短板,反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赛道。还有人点出关键,开放灵衢规范才是长远招,能把整个国产算力产业串起来,不再单打独斗。
连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之前都坦言,中国 AI 市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他和华为是对手不是敌人。这话其实点出了本质:算力竞争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各自找优势的过程。华为的选择证明,技术突围不一定非要在单点上压倒对手,把自己的长板做到极致,一样能造出全球顶尖的产品。随着四季度 Atlas 950 SuperPoD 正式推出,国产算力或许能在大规模应用场景里,真正站稳脚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