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 亲在2025年9月的尼泊尔政治风暴中,持续多日的抗议和暴乱最终推翻了亲华的总理奥利政权,导致国家政局剧烈动荡。尽管暴乱的导火索是政府实施的社交媒体管制法案,但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才是这一动荡的根源。在奥利辞职后,尼泊尔迎来了新领导——前首席大法官卡尔基的临时政府,这也为长期以来的中尼关系带来了新变数。
奥利辞职的背后并非单纯的内部问题,而是外部因素的交织作用。奥利作为亲华领导人,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贸易领域。可以说,奥利的外交政策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连,给尼泊尔带来了大量中国投资。然而,长期的经济困境、社会不平等以及腐败问题,最终让民众的不满积重难返。抗议者认为政府偏重外部投资而忽视国内民生,暴乱的爆发正是这一切积怨的爆发。
这场由社会矛盾引发的暴乱,无疑为外部势力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外界对暴乱的背后动因提出了不同的猜测,其中最为广泛的观点认为,美西方国家有意通过动荡的方式破坏中国周边的稳定。特别是在美国战略调整的背景下,面对对华战略的持续施压,美国似乎更倾向于通过制造局部冲突来影响中国的战略布局。在美国计划进行战略收缩之际,遏制中国仍然是其首要目标。通过在中国周边制造不稳定,特别是在尼泊尔这样的地缘敏感区域,无疑是一种间接牵制中国的方式。
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尼泊尔的政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新任临时总理卡尔基在宣布就职后,承诺将形成一个包容性的过渡政府,并且为未来的全国大选提供公正保障。作为前首席大法官,卡尔基的清廉形象为她赢得了广泛支持,尤其是在司法领域的表现也为她带来了“正直领袖”的声誉。
然而,卡尔基政府的立场是否会延续奥利时期的对华友好政策,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她的就职演讲中,卡尔基避免明确提及任何具体国家,而是强调将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处理外交事务。虽然她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中国友好的立场,但作为一个过渡政府,她可能不会立刻采取极端的外交举措,特别是在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前,国内外压力巨大。她的政府能否顶住来自印度及美西方的压力,继续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将是未来中尼关系发展的关键。
中方对尼泊尔政权更迭的态度则显得更加谨慎且务实。中国外交部在卡尔基就任后发出了祝贺声明,并重申“中尼传统友好源远流长”。这一表态不仅表达了中国对尼泊尔政局变化的关注,还透露出对新政府的善意期望。中国外交部强调,尊重尼泊尔人民自主选择的政治道路,表明中国不干涉尼泊尔内政,但希望新政府能够继续发展和维护与中国的良好合作关系。
事实上,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的一贯战略定力。对于尼泊尔而言,无论是奥利政府还是卡尔基政府,中国的态度始终是“稳定友好”。在过去几年里,尼泊尔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诸多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投资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也对尼泊尔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中方显然希望尼泊尔能够在内政上保持稳定,在外交上继续与中国维持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尼泊尔的暴乱和政权更迭正好处于大国博弈的敏感期,特别是中国与美国、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战略角力。奥利的下台虽不完全是外部干预的结果,但无论是美西方的压力,还是印度的战略调整,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尼泊尔的内政和外交走向。未来,尼泊尔如何在大国博弈中维持平衡,将直接影响中尼关系的走向。
从中方的角度来看,稳定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诉求。中国与尼泊尔的合作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建立在长期的信任与共赢基础之上。从基础设施到跨境铁路项目,从能源合作到文化交流,中尼双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中国所做的,就是通过对尼泊尔的友好政策,确保两国的稳定发展关系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中尼关系将更多地依赖于尼泊尔政府能否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如何在美印压力和国内挑战之间找到平衡点。卡尔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回应国内外的多方挑战,将直接影响两国未来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