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黄一鸣与前公司的120万违约金纠纷,正在成为一场罗生门。一边是公司声称投入36万推广,3个月创收80万却遭遇“过河拆桥”;另一边是黄一鸣控诉公司虚假承诺,利用其单亲妈妈的身份弱点签订“霸王条款”。
这场纠纷背后,折射出的是MCN行业长期存在的合同陷阱与新人主播的弱势处境。
根据案件材料,双方各执一词的核心在于合同履行真实性。公司方称严格按照六四分成约定投入资源,但黄一鸣却爆料称入职后才发现公司只有她一个带货主播,所谓的“月GMV200万”承诺根本是空中楼阁。
更令人唏嘘的是,她声称老板曾口头承诺“做不起来不追责”,如今却白纸黑字索要天价违约金——这恰恰暴露了MCN行业最典型的套路:用空头支票吸引新人,用高额违约金锁死退路。
黄一鸣的单亲妈妈身份让事件更加复杂。2024年因抚养女儿经济拮据的她,坦言当时“只想尽快赚钱”,这种心理弱势很可能被资本方精准利用。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MCN机构专门寻找急需经济来源的新人,用看似优厚的条件诱导签署含有隐性陷阱的合同,等主播发现承诺无法兑现时,早已被违约金条款牢牢套住。
值得注意的是,黄一鸣的经济状况也存在疑点。自称月入15万却无力承担违约金,收入账户被母亲控制、房产车辆均不在名下,这些说法尚未得到第三方证实。
但即便收入属实,在MCN行业的分成体系下,主播实际到手的收入往往远低于表面数字,还要扣除运营成本、团队分成等,最终能保留40%已属难得。
这起纠纷给所有内容创作者敲响警钟:口头承诺在法律面前毫无效力,任何约定都必须白纸黑字落在合同上。
签约前务必核查公司资质、资源投入的具体条款,对违约金比例要保持警惕。若遇到“高承诺+高违约金”的合同模式,更要慎之又慎。
目前案件仍在二审阶段,所谓120万违约金仅是诉讼主张,最终需法院根据双方履约证据来裁定。但无论如何,这场纠纷已经暴露出MCN行业与个体创作者之间巨大的权力不对等。
只有当新人主播学会保护自己,行业规范得以完善,才能避免更多“黄一鸣式”的悲剧重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