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佛经有言:挑拨离间、诽谤害人、巧舌如簧、欺世盗名之辈,死后必堕拔舌地狱。
很难想象,在2025年的今天,还有这样一群以“自留辫子”为荣的犬儒。
而且,多年来,我们习惯了在这样一种虚伪、怯懦甚至卑鄙的语境中成长,有些人在此学会了逢迎,天衣无缝地与虚伪通奸媾和。
这种彻骨的寒意,透出的不只是对个体的咒骂,更是对一群腌臜群体的诅咒。
我向来不是一个喜欢和伪君子同流合污的人。
在胖胖看来,口蜜腹剑、虚伪至极的伪君子们,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的双重标准:
对别人要求极其苛刻,却对自己异常宽宥。
像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可以为了武功而放弃做人的底线,却又严格要求弟子们遵循所谓的“正道”。
在这种前后矛盾、言行不一的态度,便是伪君子的典型表现。
昨天,9月17日,澎湃新闻、第一现场发布了一条报道:
9月16日,网传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内,一名大二女生在宿舍分娩,根据流传的聊天记录,这名女生确实在宿舍里生产,当时有医护人员进入救助。
视频显示,有人被担架抬出,疑似一名婴儿也被抱走。
对此,学校保卫工作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现在人都好着,绝对没有事,并且大人和小孩都平安。家里人都过来陪她在医院住着。”
目前,相关事件仍在调查之中。
这本应是一则让人揪心、共情的新闻。
无论结果如何,它都涉及到一个年轻女性在最脆弱的时刻所面临的风险:
一个未经过医疗准备的分娩现场,一个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过程。
任何稍有怜悯之心的人,都该明白这是一个需要更多同情与关怀的事件。
但是,我嗅到的,不是温情和理解,而是冷嘲热讽、尖酸刻薄的腥臭味:
孩子一出生就上大学了。
活该,不检点,不务正业。
这就是不务正业的下场。
一群自以为圣洁的裁判官,挥舞着话语的皮鞭,去抽打那个无助的年轻母亲。
它们以道德制高点的名义,享受着审判他人的快感,却完全无视事实的复杂与个体的苦难。
它们不关心一个女生独自在校园中承受怀孕带来的生理负担、心理焦虑,也不关心在宿舍分娩意味着何等的生命危险,只是急于求成用一套所谓的群体标签去把当事人钉死在耻辱柱上。
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有太多反人性的群体认同,当然,这也是一种酱缸文化。
在有些根深蒂固的认知里,太多的刻板印象早已固化:
人们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被无知和偏见裹挟,被概念化、群体化、标签化、模具化……
在它们眼中,性是羞耻的,学生必须无性无欲,大学校园必须绝对纯洁,学习必须凌驾于一切个人选择之上,便是这种无意识,把人的本性掩埋,对他人熟视无睹,看不见他人。
像在这件事中,面对“大学生怀孕”的问题时,它们可能要求年轻人循规蹈矩,必须按照所谓的“正确顺序”来安排人生:
先读书,再工作,再结婚,再生子。
所以,当一位大学生怀孕并在学校分娩,这些观念的拥护者们便如临大敌,急于用嘲讽和审判把这些拥护者们眼中的异类,铲平、或重新钉进他们设想的秩序里。
用如此腌臜言语地去奚落一个女学生,在胖胖看来,与鲁迅笔下那些冷眼看客何其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胖胖看到那些评论时,不得不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在这些人心中,个体困境可能真就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它们习惯了用标签和偏狭来定义一个复杂的人,用刻板印象来简化一个沉重的现实。
它们津津乐道地重复着那些陈词滥调,却从头到尾没有想过,那个在宿舍孤立无援的女生,正经历着怎样的痛苦与绝望。
他们居高临下的审判,不过是在享受一种廉价的道德优越感,仅此而已。
说实话咱们可以换位思考想想看,当然,禽兽除外:
要有多么无助和害怕,才会选择在宿舍偷偷生孩子?
是不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层面问题?又或是学校和制度层面问题?还是遇到的男生抽身离开?以及心理与恐惧层面……都有。
一个女生在最孤立无援的时刻,连寻求帮助的勇气都没有,她的噤若寒蝉,难道不正是这个社会把她推到绝境的铁证,是社会冷漠的映照吗?
可那些自我阉割的伪君子逻辑,处处显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谬!
一方面口口声声痛挖该年轻人伤口,这可能是为了彰显自己是秩序的守护者。
另一方面,又可能在另一端振振有词地指责年轻人“不愿生”,变成了社会责任的监督者。
所以,一旦双标到这种地步!
便怎么说都有理,不管你做什么,它们都能找到理由来批判、构陷。
这种言论,说实话在胖胖看来毫无理性成分,而是出于一种欲望:窥探、批判他人、公私不分。
就如同明末晚期的东林人,他们可能一边会去鼓吹儒家道德,一边却未必能坚守自身。
今天的网络键盘侠,不过仅仅也是换汤不换药。
对吧?何其相似的一幕!
一个大二女生从怀孕到分娩,这中间她经历了多少孤立与沉默?
她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指导?
身边的人有没有察觉她的变化?
学校有没有相应的心理与健康辅导机制?
这些问题在胖胖看来,这都是需要质问和回答的,基于这些讨论才是关乎人文关怀的核心。
可是,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淹没、隐藏、消失在看客娱乐至死的狂欢中。
确实,有些人习惯将他人的痛苦当作谈资,用一句冷嘲热讽就能获得一瞬间的快感。
当可笑声过去,留下的却是当事人的耻辱与创伤。
当嘲笑沦为一种本能,或许,怜悯就会被驱逐出公共空间。
我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正是这种驱逐。
当然,也有人会说,大学生怀孕确实不合常规。
我承认在学校生育存在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仅仅基于这个场合而已。
大学生难道不可以生育?哪条法律规定了她们不能?
生育,本就是一个成年人的权利,不该被赋予道德污点。
学生在法律层面首先是人,只要是法律允许的,就不该被剥夺生育权利。
一个人选择何时生,的确可能与教育、家庭、经济状况相关,但这终究是个人的决定。
社会可以提供引导和支持帮助,但绝不该以羞辱来替代对话。
用羞辱代替对话,是最廉价,也是最懒惰的方式。
既无法让当事人得到成长,也无法让社会真正进步。
还有一点胖胖觉得割裂的是,有些人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地将个体选择与道德品质绑定在一起?
为什么一个学生怀孕,就会被简单粗暴地视为“不检点”?
这在胖胖看来是一种极其落后的封建遗产回声,是旧有贞操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残影。
它披着现代语言的外衣,却仍然支配着很多人的判断。
检点,恕我直言,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怀孕,而在于一个社会能否展现出基本的同情心与理性。
如果一个社会在面对弱者时只会冷嘲热讽,那它本身才是不检点的,是缺乏人文关怀的。
人都会犯错,甚至有时候会不合常规,但我们不该基于偏狭的私德去鞭挞,而是去提供理解与支持。
再说了,即使当事人真的小节有亏,也绝不是他人可以评头论足、公私不分的理由。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些惺惺作态,就只是在道德层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油漆,经不起任何敲打。
胖胖并非是要为所有个体的选择辩护。
是的,生活中确实存在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确实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但批评必须基于事实与理性,而不是基于标签、嘲讽。
再说了,这条新闻的事实还未呈现,妄加猜测,批判都还为时尚早。
对一个孤立无援的女生狂轰滥炸,只能显露出批评者自己的狭隘与残忍。
当然可以提醒要注意避孕,但这和道德审判完全是两回事。
前者是出于对个体的关心,提醒责任与后果。
后者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纯洁无瑕的道德高地,把对方打入深渊。
但是,一系列该回答的问题如果没有答案,那么任何嘲笑,都只是自欺欺人的快感。
或许,只有当这些“岳不群们”有一天沦为被动的一方,面临厄运,他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套混账逻辑的不合理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