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成仇的背后,藏着父母埋下的三颗种子……
门诊见过一对姐弟,五十多岁了,因为老母亲的赡养费在诊室吵得面红耳赤。姐姐说弟弟从小占尽便宜,弟弟骂姐姐记仇三十年。
我看着他们相似的眉眼,忽然想起那句老话:"牙齿和舌头还会打架,可真要咬出了血,多半是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把。"
多少兄弟姐妹,小时候能分一块糖,长大了却分不了一点情。那些从"一家人"变成"两家人"的故事里,往往能找到父母当年埋下的三颗种子。
第一颗种子:不分青红皂白的"连坐"
邻居家有三个孩子,小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打碎了碗,三个都得站在墙角罚站。老二后来跟我说,他到现在都记得十岁那年,明明是哥哥偷拿了家里的钱,结果他和妹妹也被爸妈罚跪了一下午。"那天膝盖疼,可心里更疼——我爸妈好像从来不管谁做的,只知道'反正你们仨没一个省心'。"
后来这三兄妹,成年后最常说的话就是"当年你害我受罚"。连坐看似是让孩子"有集体意识",实则是把父母的"懒得弄清真相",变成了孩子之间的"冤仇债"。
就像好好的一锅汤,掉进去一颗老鼠屎,本该把脏东西捞出来,却非要把整锅汤倒掉,还怪剩下的汤"不够干净"。
第二颗种子:没有底线的"偏袒"
有位来访者,三十多岁了,说起弟弟还是红着眼。他从小成绩好,考上大学时,爸妈说"家里没钱,你先打工凑学费";可弟弟后来高中都没毕业,爸妈却拿出养老钱给他开了家店。
"我不是嫉妒弟弟,我是想不通——难道我努力生活,就成了'不用疼'的理由?"
偏心就像一把钝剪刀,剪的时候不觉得疼,可日子久了,感情的线就被一点点剪断了。
父母总觉得"他弱他有理",却没看见那个"强"的孩子,是咬着牙才把自己撑起来的。等哪天那个"强"的孩子累了,不想撑了,这个家的天,也就塌了一半。
第三颗种子:挂在嘴边的"比较"
"你姐姐考了98分,你怎么才80?"这句话,我听很多人说过,从童年说到成年。
有个姑娘告诉我,她从小就活在"妹妹比你乖"的阴影里,后来真的变得沉默寡言;而她妹妹,却在"姐姐比你聪明"的压力下,成了重度焦虑症患者。
"我们俩就像被放在天平两端,爸妈总想看哪头重,却忘了天平底下,是我们俩快要断了的情分。"
比较不是激励,是把孩子的优点,变成攻击另一个孩子的武器。就像两朵花,你非要问"玫瑰为什么不如百合香",到最后,玫瑰开得不红,百合也香得不纯粹。
其实兄弟姐妹,本该是这世上最亲的人。他们见过你小时候流鼻涕的样子,知道你藏在床底下的秘密,能在你受委屈时,不用多说就懂你的难过。可这份情,需要父母用心护着。
不用让孩子替别人的错买单,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不用对"弱"的无底线包容,因为懂事的孩子也需要疼;更不用拿两个孩子比来比去,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
等我们老了就会知道,兄弟姐妹不是亲戚,是父母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这礼物要好好包着,别让粗心的手,把它摔碎了。
作者:格小格与AI共舞(AI辅助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