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还是不服:亚洲人口占了全世界总人口的 60%,凭什么就中国一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趁着联合国秘书长呼吁改革五常制度,甚至是“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的契机,印度人的“入常”小心思又暴露出来了。
当地时间9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大总部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时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有个日本共同社的记者向古特雷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问题是关于安理会改革的,特别是关于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您说您对此压力很大,请问您对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改革有何看法?”
对此,古特雷斯的答复是,安理会的基本组成架构仍然停留在1945年的旧格局,这与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严重脱节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导致了安理会效率低下,甚至在重大危机中陷入瘫痪。
古特雷斯说,俄乌冲突和巴以问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这些危机中,某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频繁使用一票否决权,导致安理会难以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全世界眼睁睁看着冲突持续,平民受苦,而安理会却除了争论之外束手无策。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安理会产生了质疑:如果连最起码的制止战争都做不到,那安理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英、法两国提出了关于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提案。英法建议,在发生大规模暴行或人道主义灾难时,五常不应轻易动用否决权。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支持,并进一步提出,如果要行使否决权,那么相关国家就必须公开证明其相关决定的正当性。
古特雷斯在回答中还特别提到了,他是联合国历史上首位一直在强调安理会改革必要性的秘书长。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完全是一个禁忌议题,但如今好歹能搬到台面上来说了。古特雷斯坦言,他希望看到联大能对五常行使一票否决权采取某些限制措施,哪怕是些许进展都好,但他同时也承认了,这个问题只有联大各成员国齐心协力才能解决。
当今世界上的局部冲突那么多,古特雷斯之所以要特别提到俄乌冲突和巴以问题,就是因为他说的这些话很大程度上就是奔着美俄两国去的,因为美俄在俄乌和巴以问题上动用一票否决权动得最频繁,搞得现在安理会和联大在很多相关问题上的决议完全推不下去。古特雷斯对此有意见,希望借着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么个契机,来推动限制五常否决权的议题,这事在我看来是挺正常的,也能理解——支不支持另说,但我能理解。
可我不太能理解的是,有个东方大国居然也趁此机会,蹦到国际舞台上来耍猴戏。古特雷斯说的“安理会改革”是要想办法限制一下五常的一票否决权,而它却偏把节奏往扩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风向上带。
没错,我说的就是你印度。9月17日,包括《政治家报》(The Statesman)在内的印媒,齐刷刷刊登了一篇以给莫迪贺寿之名,行向五常“逼宫”之实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到,9月17日是莫迪的75岁大寿,许多印度人都沉浸在给他庆贺仙寿的喜庆氛围中。但与此同时,莫迪也面临着一个困扰了印度很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说好的有声有色大国呢?印度到底啥时候“入常”啊?
因为莫迪生日前一天正好赶上古特雷斯呼吁安理会改革的讲话,所以这两件事自然而然就被印度媒体给结合在一起做成了文章。
文章提到,众所周知,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对安理会现有的权力结构感到不满、不爽和不服,这种情绪在代表权问题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亚洲拥有全球60%的人口,却有且仅有中国一个常任理事国,而印度作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和第1大人口大国,至今仍未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
印度人觉得很不公平。印度人不光为自己鸣不平,而且还把德、日这俩前法西斯国家、二战战败国也给拉了进来,声称德日贵为全球排名第3和第4的经济大国,和印度一样,理应有权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俱乐部里获得一席之地。
但是印度人自己也承认,改革的道路障碍巨大。而最大的阻力恰恰来自拥有否决权的五常自己。根据《联合国宪章》,任何改革方案都需获得五常的一致同意,这就意味着五常实际上拥有否决改革的能力。五常在原则上都不可能同意支持削弱自身权力的议案,相比之下中国算是很少使用否决权的了,印度碰瓷中国纯粹就是嫉妒心理作祟,你们印度人有本事咋不敢去和美俄干一仗呢?
联合国改革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平衡。古特雷斯自己也说了,安理会改革不仅关乎代表权问题,也关乎效率与执行力问题。目前英法等国提出的“限制否决权”提案也从侧面表明,改革安理会的关键不在于增加常任国数量,而在于优化决策机制、避免机构陷入瘫痪。印度人要是真像他们自己吹的那么关心全球治理,那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协同国际社会应对现实挑战上,而不是削尖了脑袋一门心思就想着“入常”。
中国一贯是支持对安理会进行必要和合理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的,但这不等于我们也支持强推不成熟方案。改革必须在会员国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尤其应维护好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印度联合日、德等国组成“四国集团”,相互支持谋求常任席位,这种抱团施压的方式无助于达成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国际共识,说穿了还是小山头主义作祟,趁火打劫而已。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谁家开的股东大会,不是按人头或经济规模排座次、分果果的地方。国际秩序的核心在于责任、信誉与历史的积淀,而不是谁的嗓门大、脸皮厚。
真正的国际话语权,来自于脚踏实地承担责任、推动合作、贡献方案,而不是靠撒泼打滚、拉帮结派、碰瓷现行秩序。如果印度仍执意把“入常”当成大国身份的奖杯,而非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即便真给了它一席之位,到头来恐怕也只会让安理会再多一个“常任而不理事”的笑话。
印度要是真觉得现有机制“不公”,大可不必一边蹭着联合国的平台刷存在感,一边又抱怨规则不利己。既然那么渴望上桌吃饭说了算,我倒建议印度不如硬气一点,退出安理会、甚至是联合国,自己拉个山头单干。到时候别说“五常否决权”了,就是“一常全票通过制”也没人拦着你。关起门来当“宇宙常任国”,岂不更痛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