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联合国大会上充满沉重的气氛,一份关于巴勒斯坦命运的议案被拿到台面,全球142个国家投下赞成票,10个国家投下反对票。
这项议案恰好发生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在这个本该庆祝的年份,总有一些国家选择与世界唱反调。
同时,沉重的气氛也来自秘书长古特雷斯写的一封信,里面提到了两件事,看完之后没有感受到庆祝的喜悦,只有深深的危机感。
第一件事,是多数国家欠了联合国一笔账,古特雷斯说,因为很多会员国没按时交会费,联合国打算在2026年削减超过15%的常规预算,差不多5亿美元。
第二件事,古特雷斯明确提出,安理会需要结构性改革,尤其指向了五常国家拥有的“一票否决权”,这话一出,等于直接碰了联合国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联合国已经没有当初的权威
联合国现在正遭遇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不是夸张。
一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冷战初期,安理会决议还有70%左右能得到执行,但现在,执行率已经掉到了不到40%。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拖欠会费,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说明大家对联合国越来越没信心。
截至到现在,还有六十多个国家没交齐今年的会费,其中包括中美俄这三个大国。美国欠得最多,高达15亿美元;俄罗斯虽然因为被制裁、付款不方便,但还在努力想办法付;中国则表示,正在按财政计划和国际策略推进,年底前会缴清。
这一刀下去,恐怕要砍掉超过2600个工作岗位。连带着一些关键项目,比如维护和平安全、保障人权、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可能也会受到波及。
最近的国际热点更凸显出它的无力,比如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几次动用否决权,把所有对自己不利的提案全都挡了下来。
而在加沙,阿拉伯国家多次呼吁停火,却屡屡被美国一票否决,继续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开绿灯。
这种大国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际和平的做法,正在不断削弱安理会的公信力,否决权滥用已经让安理会从维护和平的“安全阀”,变成了大国对抗的“绊脚石”。
他提出,至少在面对种族屠杀这类严重危机时,应该限制否决权的使用——谁要是投反对票,就必须向联合国大会公开解释,并接受审查。
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国家对旧秩序的不满,像印度这样的大国,早就对1945年定下来的老规则不爽了,觉得自己的话语权被忽视,改革呼声一直不断。
改革没那么容易
谈到联合国改革,大家心里都清楚没有那么容易,问题恰恰出在联合国自己定的规矩上——《联合国宪章》把最终的决定权牢牢攥在了五个常任理事国手里,形成了一个“谁也改不动”的死循环。
按照规定,任何改革想推进,必须安理会通过,而且常任理事国都不能反对。换句话说,五常的特权,最终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同意,否则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否决权对五常来说,不是开个会举举手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美国就明说,这是保护自己和盟友的关键工具,比如罩着以色列,或者拦着伊朗、朝鲜。
俄罗斯更是把这看作安全保障,如果没了否决权,联合国就成有些国家的一言堂了。中国虽然平时用得少,但只要碰到台湾、南海这类底线问题,也绝不可能松手。
联合国安理会最初就是这么设计的:承认大国实力,把可能动刀动枪的冲突,拉到会议桌上吵。这个机制能转得动,前提就是大国享有特殊权力,真要对否决权改革,联合国自己恐怕都难保。
改革其实是为了加强话语权
古特雷斯到处高喊要进行改革,可能他自己觉得也不是真的能成功。
他在敲警钟,提醒全世界:联合国现在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如果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这个组织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国的态度则讲究平衡:一方面表态支持改革,尤其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这样能拉近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一直强调“必须通过协商一致”、不能硬推、不设时间表。
这是中国放出一份既展现开放态度,又实际拖住激进的改革方案。
还有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德国、日本,拼命想拥有一票否决权,把改革看成进入权力核心的门票。
但它们之间互相竞争,再加上跟现有大国的利益拉扯,反而让本来就不团结的改革阵营更加分散——局面越搅越乱,改革更难推进了。
结语
五常谁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特权,但是任何一个国家,也承受不了联合国失效所带来的后果。
改革这件事,改又改不动,废也废不掉,注定会长期卡在这里,成为国家之间博弈和算计的缩影,全球治理要想往前推进,难度肉眼可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