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包装不断更新迭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入环保包装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不少企业在上游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包装材料,在下游积极开展包装回收实践以满足环保需求。
不只体现在绿色发展趋势,乳品市场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便携包装、智能包装、mini包装、联名包装等,多样化的升级趋势将更加考验上游企业的解决方案制定能力。
![]()
包材创新,越来越多乳品使用植物基材料
在乳品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品包装也在更新迭代,其中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环保包装越来越受关注,当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议题,食品饮料行业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也在积极寻求更加环保的解决方案,乳业包装正兴起绿色变革。
国内乳企大多通过研发新型包装材料、优化包装设计等方式提升包装的环保属性,例如某头部乳企已经推出了多款环保包装,在包装材料方面曾联合包装公司共同开发绿芯包装,以专利创新的包材结构使用全新阻隔层替代铝箔,承诺碳排放降低大于30.81%;还曾推出以甘蔗渣和竹纤维为原料的100%植物基包装。
在包装设计上该品牌做出多项轻量化、去塑化实践,例如减铝箔和减油墨使用、单层PET瓶替代五层PET瓶、植物基可降解垫片替代EPS垫片等,还曾推出纯植物基一体箱,在植物基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湿压工艺一体成型,设计元素及产品信息均为压纹,0油墨0印刷。
另一品牌纯牛奶也推出无漂白涂层的如木包装,比普通包材制成的包装重量轻约3%,盖子采用甘蔗基材料,碳足迹较化石基同类包装减少了8%,从包材使用、设计质感等多方面传递出绿色发展理念。
植物基包材具有可再生和可降解的双重优势,不仅如此其在乳品包装中应用安全性也备受认可,与传统塑料包装相比,植物基包材通常不含双酚A(BPA)等有害化学物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
不止企业层面重视环保包装,前段时间乳制品行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其中将采用不低于5%的可降解或不低于40%的可回收包装材料作为具体指标,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包装的重要性。
透过各大企业和行业层面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环保包装已成为乳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满足消费市场对环保和安全的需求也为乳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乳企投入包材创新和植物基材料广泛应用,将推动乳品包装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
包装可回收实践
乳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包材创新,不少乳企还会开展牛奶盒回收活动以促进资源再次利用,形成全链条的可持续发展流程。去年某品牌曾与包装公司以及爱回收合作推行奶盒“返航新生”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倡导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此前还曾推行“乳品包装减塑新生计划”,通过包装回收、二次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另一植物奶品牌也曾开展回收项目,回收的奶盒通过水力碎浆和铝塑分离技术,将复合纸包装中的纸、塑料和铝箔彻底分离再制成二级和三级包装、日常办公耗材、创意周边和艺术装置等。
某乳企已经连续多年开展包装回收活动,回收纸盒、塑料包装、玻璃瓶等再经专业处理实现变废为宝,在包装回收再利用领域积极探索,今年某次展会上该品牌现场展示了由856个回收奶盒制成的长椅以及12个废弃塑料瓶加工而成的再生纤维环保T恤。
在部分乳企的ESG成果展示中也有包装回收一席之地,某品牌2024年ESG报告显示,产品包装可回收设计比例达99.12%,空瓶回流计划回收4,390千克奶瓶;另一品牌也表示携手全产业链伙伴共同构建起绿色包装生态闭环,实现包装材料100%可回收应用。
虽然不少乳企展示了自身在乳品包装可回收实践方面的成果,但仍需要面临诸多挑战,从包装自身出发牛奶盒等乳制品包装多为纸、塑料和铝箔的复合材料,回收分离成本较高可能存在高能耗或二次污染等问题,而且当下消费市场对包装回收意识和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牛奶盒回收率尚不足20%。
乳企仍需继续加大在包装可回收方面的投入和创新,加强与环保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探索更高效、低成本的回收模式和技术,不仅有助于降低环境压力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还有望推动整个乳业实现绿色转型。
适配多种需求,包装性能不断优化
随着乳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需求多样化,乳品包装早已超越保护产品的基本功能,现在也越来越注重包装的使用性能优化,例如便携性、密封性、保鲜性等方面提升,适配当下通勤、运动、办公、家庭分享等碎片化消费场景,解决相关使用痛点。
此前纯牛奶包装大多为无菌枕或无菌砖,虽然能实现长期常温保存但存在“开封后不易储存”“剩余易变质”等问题,现在越来越多产品使用梦幻盖包装,加入螺旋盖设计强调即开即饮更方便饮用后的保存,且能够反复开合并有效隔绝细菌,包括伊利、蒙牛、完达山、认养一头牛等诸多品牌都有梦幻盖包装,某乳企数据显示品牌在2018年推出的梦幻盖包装产品销售额增长了40%。
还有自立袋设计在鲜奶、酸奶、乳饮料等品类中也越来越常见,顾名思义自立袋包装采用底部支撑结构无需借助外力即可自行站立,既提升产品便捷性适配多场景、轻量化需求,又能通过“站立”形态展示提升货架视觉吸引力。
除常见的液态奶包装外不少奶酪包装也在优化,例如挤压款涂抹奶酪的包装设计,不仅提高涂抹奶酪食用效率而且方便卫生,减少了食材的浪费,挤压式包装也便于携带能够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包装性能优化不仅提升消费体验,对于产品储存、运输成本等方面也有积极影响,例如不少奶酪棒会强调锁鲜、阻氧包装以保证产品品质,还有梦幻盖包装具有苗条形态和紧凑结构设计,自立袋包装体积也比较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
乳品包装的性能优化主要是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的产品升级,未来随着乳企和上游企业持续投入,乳品包装有望进一步从单一功能向多场景适配转型,或许将出现更多针对运动、儿童、环保等不同需求的包装设计,乳企也能借此占据差异化优势,不过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克服设计创新、性能升级以及成本控制等多重考验。
![]()
![]()
数字化驱动,智能包装发展
前段时间某国际品牌旗下植物基食品品牌Alpro与互联包装品牌Appetite Creative联手,为其儿童系列产品打造了一款沉浸式互动包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类似经典冒险类电子游戏风格的网页应用,不仅展示产品营养价值还能够增强互动体验并追踪实时互动数据,帮助品牌优化营销策略。
国内不少乳品包装也积极进行数字化变革融入了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扫码追溯原料以及生产流程,尤其是在一些有机牛奶、有机奶粉产品中不少都宣传“全程有机可追溯”“看到的自然源头与品质”“一包一码、可追溯”等,通过扫码展示奶源地、奶牛饲养方式、加工工艺、质检报告等详细信息,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
全链路展示无疑能够强化消费信任,部分乳企还会通过开展溯源旅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数智化技术让溯源环节有了更直观的体现,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费疑虑,也能倒逼乳企在生产过程中更注重品质管控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升级。
智能包装不只是产品可追溯,前两年某乳企曾推出6款乳品AI包装在网络上引起一些讨论,从概念到具体视觉都是由AI设计,分别以科技感、自然生机、东方美学、未来感、极简和童真为主题传递设计美感,试图为乳品包装拓展一条应用AI的新路径,帮助产品增加曝光并提升吸引力,不过该系列为概念产品并未真正落地。
尽管智能包装前景广阔可以成为乳企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智能包装研发涉及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拉高了研发成本;后期数字化成果落地也并不容易,需要包材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以及乳企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
![]()
mini化发展
乳品包装不断细分mini包装也成为趋势,国际市场上有不少80g、100g、125g等小包装功能乳品,国内功能乳品却大多使用传统包装规格,小包装使用则主要集中在儿童乳品中,利用独立小包装精准适配儿童单次饮用需求,在包装设计上也更适合儿童抓握。
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现在mini包装不再局限于儿童乳品中,还有一些水牛奶等小众奶品类会采用mini包装,不少酸奶、奶酪也采用小包装来满足便携化需求,例如某品牌推出的条装酸奶快速风靡市场,以60g小包装满足追求便捷、单次食用需求,还创新“吸”“涂”“冻”“拌”4种吃法并不断推出新口味来保持产品吸引力。
奶酪零食花样也越来越丰富,不少品牌推出了各种奶酪小粒、奶酪小方、奶酪小圆等产品,且大多采用小包装形式以独立包装、便携特点、干净卫生为卖点,某品牌奶酪小方还采用易撕拉的设计宣称“轻轻一拉、芝士一下”。
2024中国乳品市场趋势与展望报告显示,独居新青年追求品质、个性化和即时满足,推动了小包装、高端化、便捷化乳制品发展;包装mini化也是便捷需求的体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且独居人口增加,乳品消费也出现了高效率需求,例如忙碌的上班场景、外出旅行场景、运动后营养补充等场景都具备便捷储存和携带需求,此时小包装成为理想选择。
不过在消费观念趋于理性背景下“大包装更实惠”的观念仍然存在,小包装乳品也需要寻找便携以外的差异化卖点,通过打造高品质、高端化卖点满足部分人群精致生活需求,或是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开发更多差异化产品,满足越来越丰富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
颜值即“正义”,外观更新提升吸引力
市场中各种乳品琳琅满目,此时乳品包装不仅起到基础“保护”作用其外观设计也是展示产品吸引力的重要窗口,包装色彩从鲜明到平淡、图案设计从复杂到简洁,不同产品正采用不同的外观设计思路来吸引消费者眼球。
IP联名已经成为乳品提升包装吸引力、打造产品差异化的常用方式,几乎各类乳品中都有不少跨界联名产品,跨界范围也从动漫、影视IP丰富到地域特色、文旅等多个领域以此制造出更多话题和热度,不过IP联名往往伴随着设计费用、IP授权费用以及周边成本等也不容忽视。
前段时间热门IP《长安的荔枝》广泛融入到了乳品市场中,不少品牌通过推出荔枝风味产品、与剧集或演员达成合作与之形成互动;还有各种动漫IP也很常见,某乳企与迪士尼联名合作在旗下各类产品中加入迪士尼公主、草莓熊、史迪仔、朱迪尼克等IP形象。
知名IP本身自带庞大粉丝群体和话题热度,乳企与之联名能够迅速拉近产品与消费市场距离,借势触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数据显示某头部乳企与春节档电影IP《哪吒2》联名,带动相关产品在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5%,其中三款联名牛奶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相较于花样百出的IP图案还有不少乳品采用简洁包装策略,例如用透明包装增加可视性,直观展示产品品质进而提升信任感,某品牌纯牛奶采用透明包装,以牛奶本身奶白色与包装上黑色色块结合模拟奶牛花纹,既简洁又突出产品特点,也符合部分人追求简约的理念。
随着个性化需求增长和审美水平不断变化乳品包装在外观设计上仍有广阔空间,乳企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需求变化,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并挖掘更多文化元素等方式不断迭代包装设计,以更具吸引力的外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关注。
![]()
考验上游企业解决方案
乳企的包装需求变化和可持续包材升级都对上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游包材企业早已不仅仅是“包材”供应商,而是要深入到乳企从生产研发到产品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不少上游企业积极开展包装材料与技术创新,研发可降解、生物基等环保材料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包装性能,例如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开发“干湿分离营养精准添加技术”“微发泡技术” 等,为乳品包装新材料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支撑。
在环保包装领域某包装企业将低碳理念深入到各个环节,品牌表示在原材料选择上转向使用可再生和回收的聚合物,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在包装设计上尽可能减少原材料使用量提升轻量化程度,并在下游增加柔性包装回收机会。
成本控制也是乳企需求痛点,面对原料成本压力以及消费市场对性价比的关注,上游企业需要通过材料替代、结构优化、智能产线等路径帮助乳企控制成本。某知名包装企业旗下常温150ml装的包装升级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只需在现有机型基础上进行简易组件升级,无需投入新设备即可实现包装规格切换,实现轻量级投入、快速启动;另一国产企业研发新纸杯工艺,在提升纸杯应用性能的基础上成本比全塑贴标容器低20%。
不只是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升级,上游包材企业还需要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随着乳品市场细分程度不断提高不同乳企对包装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上游包材企业需综合考虑乳企的产品定位、目标消费群体等方面因素。
某国产包材企业瞄准新生代乳企对包装定制化、个性化的强烈需求创新提供环保、轻量且功能升级的纸塑杯包装方案,通过材料创新、结构设计和功能优化打造差异化,提供从包装设计、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到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以快速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并突显品牌形象。
行业思考:乳品包装更新迭代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包装也成为了影响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数智化发展等相关政策指引下环保包装、智能包装也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同时随着消费需求变化便捷化、个性化包装也越来越受欢迎,在乳企和上游企业持续创新之下有望继续推动乳品包装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