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变脸”:投诉后的优惠反转与权益困局
2025年9月17日上午9时10分,当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在电话里清晰报出“可优惠减免1987元欠款,剩余金额支持24期分期还款”时,我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小时后,另一通电话竟将这份“解决方案”彻底推翻——“经系统复核,您的减免申请未通过,分期方案同步取消”。这番前后矛盾的操作,让本就因“言论限制”问题与招行产生分歧的我,更陷入了对金融机构服务公信力的深深质疑。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一周前。因发现招行信用卡中心在处理我的合理诉求时,存在变相限制我通过公开渠道反馈问题的行为,我通过12315平台提交了关于“滥用职权限制公民言论”的投诉。投诉内容详细列明了相关沟通记录与证据,核心诉求是希望招行纠正不当做法,并对逾期产生的部分费用予以合理解释。投诉提交后的三天里,招行信用卡中心未主动联系我,直到9月16日下午,我才接到客服来电,对方表示会“加急核实处理,24小时内给出方案”。
9月17日上午的通话里,客服态度格外诚恳。她先是对前期沟通中的不畅表示歉意,随即明确提出解决方案:“考虑到您的用卡历史与实际情况,我行可减免逾期产生的罚息与部分手续费共计1987元,剩余4900元欠款可办理24期分期,每期仅需还款233.3元,无额外手续费。”为确保信息准确,我特意重复确认了减免金额与分期期数,客服均给予肯定答复,并表示“1小时内会发送确认短信,后续只需按短信指引操作即可”。挂断电话后,我甚至有些自责,或许之前对“言论限制”的判断过于敏感,招行的处理态度似乎印证了其服务的专业性。
然而这份安心并未持续太久。上午11时,另一通来自招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打破了平静。这次的客服语气生硬,开口便说:“抱歉,您的减免与分期方案已取消。系统显示您存在投诉记录,不符合优惠政策适用条件。”我当即提出质疑,指出两小时前已确认方案,对方却以“前序客服操作失误,未核实投诉状态”为由搪塞。当我要求其提供“投诉用户不得享受优惠”的明文规定时,客服支支吾吾无法回应,仅强调“这是系统判定结果,无法更改”。
更令人费解的是,当我提及已准备好通话录音时,对方态度依旧强硬,甚至暗示“投诉行为影响了账户评级”。这种说辞显然站不住脚——根据《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金融机构不得因消费者投诉而采取歧视性服务措施。招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理应熟知相关规定,却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承诺-反悔”的反转,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对投诉行为的变相报复。
事实上,类似的“权益缩水”与“服务变脸”在信用卡领域并非个例。近年来受经济环境与监管政策影响,部分银行虽收缩了信用卡权益,但多通过公告提前告知,像招行这样临时取消已确认优惠的情况,更像是对消费者维权行为的刻意回应。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服务契约精神,更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提供真实、全面服务信息”的规定。
目前,我已通过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线上投诉调解平台提交了新的投诉材料,上传了两次通话的录音与通话记录截图,并同步向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反映情况。我的诉求很明确:要么按最初承诺执行减免与分期方案,要么就“临时取消优惠”给出符合监管规定的合理解释。
作为使用招行信用卡超过八年的老用户,我从未想过会因一次投诉陷入这样的僵局。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建立在每一次诚信服务之上,而招行信用卡中心此次的“变脸”操作,无疑让消费者对其服务专业性产生了深深的信任危机。期待监管部门能尽快介入调查,还消费者一个公道,也让金融服务真正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