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违法银行中介,大多人满心反感——他们虽能帮部分人从银行办下贷款,甚至能搞定普通人办不了的额度,但背后的违法操作危害极大。2025年以来,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打击金融黑灰产专项行动,近期还公布了首批典型案例,其中“职业背债”骗贷案尤为典型。
案例中,以宁某为首的中介,专门招揽“三无”白户(无资产、无工作、无收入),通过提前半年到一年伪造工作、收入证明,将其包装成“优质客户”。随后他们找卖房业主配合做假首付凭证,再勾结房产评估公司高评房产——比如把市价100万的房子评到180万,按7成按揭能从银行贷出近130万(原本仅能贷70万)。贷款批下后,中介给业主少量房款,剩余资金全部分赃;之后还拿“白户”的房产资质申信用卡,套现后自己掌控。
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宁某团伙累计骗贷738万余元,恶意透支信用卡575万余元,合计超1400万元。最终主犯宁某因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被判16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80万元。有人觉得“宁某赚了”,其实不然:80万是罚款,与涉案金额无关,1400万赃款会被全力追讨(冻结账户、拍卖资产),若仍不足以赔偿银行,出狱后还得继续还,中介下半辈子基本毁了。
除了“职业背债”,违法中介还有不少坑:
- 高昂手续费:宣传时说收2%-5%,实际又加“材料费”“打点费”等,总费用常超贷款额的20%甚至30%,比如北京有客户贷600万,实际只拿到500万,中介费达100万。
AB贷:客户资质不够时,骗客户找“资质好的联系人”,谎称“签字确认就行”,实则用联系人名义申贷,让联系人莫名背上巨债。
胡乱申信贷:掌控客户资料、银行卡、密码后,线上线下乱申贷款,导致客户征信“花掉”,还可能欠下高息网贷。
如今监管打击力度持续加大:2025年3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公安部联合出台案件移送规定,开启6个月专项整治;各地银行协会也在清理银行与中介的合作,广东已有多家银行撇清违规中介关系。2025年落网的违法中介不在少数,他们终究是咎由自取,报应难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