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近期传来重磅消息!
我国福建舰携6艘主力舰艇正式在南海就位,7舰总吨位达30万吨,创下解放军在该海域单次部署的规模纪录,可以说是一股空前的海上力量集结。
正文
一、30万吨巨舰群:南海就位的“钢铁长城”
此次在南海集结的7艘主力舰艇,是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的“精锐之师”。
核心成员福建舰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虽尚未正式入列,却已完成关键海试任务。
目前正在海南万宁外海开展舰载机接收与协同训练,不久后便会驶入山东舰所在的军港,进行刷号等入列前准备,预计国庆前后或最晚10月底正式服役。
与福建舰协同部署的6艘舰艇同样实力不俗,包括1艘山东舰航母、2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和3艘071型船坞登陆舰。
其中,3艘071型与1艘075型停靠在广东沿海军港,山东舰与剩余1艘075型驻守海南岛军港,形成“南北呼应”的部署格局。
7舰总吨位近30万吨,相当于东南亚部分国家海军的总规模,这样的兵力密度,在解放军南海部署史上尚属首次。
算上福建舰,南部战区海军目前舰艇总排水量已超90万吨,直逼百万吨大关。
除了此次亮相的巨舰,该战区还装备有可发射鹰击-21反舰导弹的055型驱逐舰、能搭载新锐鱼雷与潜射导弹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具备垂直起降潜力的五代舰载机,技术水平跻身全球前列。
单论主力舰船作战能力,这股力量已能压制所有东南亚国家海军,两栖舰队更是可一次性输送多个海军陆战旅,形成“攻防一体”的立体作战体系。
二、空前兵力背后:南海局势的“现实考题”
解放军此次在南海部署30万吨巨舰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南海复杂局势的精准回应。
从内部需求来看,南海海域面积广阔,黄岩岛、仁爱礁等岛礁长期面临菲律宾、越南等国的觊觎与挑衅,我国海警部门需常态化巡航维权。
而海军巨舰的部署,能为海警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有效震慑非法登礁、骚扰渔船等行为。
外部压力则更为严峻。
近年来,美国海军频繁派遣“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单次部署往往包含1-2艘航母,其搭载的F-35C舰载机数量与弹射起降效率,对我国现役滑跃式甲板的山东舰形成技术压制。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推动北约“亚太化”,英法德等北约成员国频繁以“自由航行”名义派舰机赴南海活动,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也与菲律宾加强军事联动,多次在南海开展联合军演,让区域安全形势愈发复杂。
在这样的形势下,解放军需要在南海保持“时刻有航母在位”的状态。
双航母战斗群可实现轮换部署,确保无论山东舰是否返港维护,福建舰都能随时响应任务。
而在黄岩岛、南沙群岛等次要方向,075型两栖攻击舰与071型船坞登陆舰可组成小规模舰队,凭借舰载直升机与登陆装备,快速应对突发情况,形成“主力牵制、分兵守护”的战术布局。
三、从“守疆”到“深蓝“:海军发展的“新起点”
此次30万吨巨舰群部署南海,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应对,更标志着我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南部战区海军地处我国南海门户,靠近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国际航运要道,这些通道承载着我国大量能源与贸易运输任务,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需要海军快速响应。
未来,随着福建舰正式入列,以及076型两栖攻击舰、核动力航母等新型装备的研发列装,南部战区海军的战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届时,我国海军不仅能更高效地守护南海主权,还能依托南海基地,向印度洋、大西洋延伸影响力,为我国海外利益维护、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提供支撑,真正实现“走向深蓝”的战略目标。
总结
福建舰携6舰驻南海,30万吨规模创纪录的背后,是我国海军实力的跨越式提升,更是捍卫国家主权与海疆安全的坚定决心。
这股空前兵力,既是应对复杂局势的“盾牌”,也是推动海军转型的“引擎”。
从近海带防御到远海护利益,我国海军正以更强大的姿态,守护着祖国的蓝色国土,为区域和平稳定注入“中国力量”。
信息来源:今日头条 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