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爱不爱宝玉另当别论,但要说她对宝玉没意思,别说读者,就是她自己都不会相信的。
书中第二十八回,元春赐礼,宝钗拿到了和宝玉一样的礼物。文中说道: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不要小看作者的笔法,这里刚说完心里觉得没意思,下边就开始羞笼红麝串了。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意思,何必拿到这红麝串就戴上,还怕人不知道似的,串了几家子的门。
若真的总远着宝玉,又怎么出现在宝玉的必到之处?王夫人处、贾母处,哪一处不是宝玉一定要去请安的,她在那里等到谁,又在偶遇谁?
不出所料遇上了宝玉,宝玉要看她的红麝串,她撸起袖子,露出雪白的膀子,红麝串就是摘不下来,宝玉在旁边都看成了呆雁。
若非黛玉出来打断,不知呆雁会不会做出宝姑娘期盼已久的事情来?
可以说,宝钗对宝玉百分百有意思,不但有意思,事实上她比谁都更在意宝玉,准确的说是在意宝玉的婚事。
她一个未婚的姑娘,如果无意,对亲戚家的男子干嘛这么在意,在意到天天到他面前刷存在感,天天劝他用功读书?
发现没有?从头到尾,薛宝钗就只劝过一个男子读书科举走经济仕途。
她的亲哥哥薛蟠,大字不识,不学无术,她从来没有劝过他用功。哪怕薛蟠不是走科举的那块料子,好歹她也该劝他看看书,打点薛家的生意呀。可她从来不劝。
她的堂弟薛科,是个聪明人,也读书识字,宝钗同样没有关心过他,也没鼓励过他将来从科举出身。
或许薛家的人只适合从商,不适合走仕途之路。也罢,可是贾家的子弟不少,她的眼睛也只盯着宝玉一个。
贾珍贾琏这些我们不说了,浪荡子弟不爱读书,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还有比宝玉小的贾环贾兰呢,她怎么从来也不劝?
贾环还经常和她的丫头莺儿一起玩,她在旁边怎么不好好劝一下贾环用功读书,将来为官做宰的。
贾环和宝玉一样,对学习都不热衷,贾政这头不在家,那头他就装病不舒服要请假,然后就在大观园里瞎晃。
贾兰倒是个认真好学的小孩,他一直跟着母亲李纨住在稻香村。
可是,不管是不爱读书的贾环,还是爱学习的贾兰,博学多才一向爱当人师的宝钗却一次也没有去教导过他们。
但是对于贾宝玉,她可是日复一日的劝,不管宝玉什么态度,她都坚持信念不动摇,一定要劝他读书。
她劝多了,宝玉干脆直接不理她,抬起腿就走掉了。花袭人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尴尬,她倒无所谓,下次继续劝。
宝玉当面给她冷脸,她不放弃。宝玉背地里说她沽名钓誉,称之为禄蠹,她还是不放弃。
所以,她若不在意宝玉,她为的是啥?难道她找虐,就喜欢宝玉给她甩脸子?
还有她天天风雨无阻的到宝玉的住处打卡又是所为何事?
蘅芜苑位于上方西北角(当初住梨香院在东北角,都不近),怡红院却处在下边的东南方向,从蘅芜苑到怡红院,横跨了整个大观园。
但她一天三次,不辞劳苦,雷打不动的跑来看宝玉。
一大早,花袭人因宝玉在黛玉处洗了脸,这边她气冲冲的转身回来,自己也还没洗脸呢,那边宝姑娘已经打扮得齐齐整整,来找宝兄弟了:“宝兄弟哪去了?”
中午,大家吃过饭要休息,宝姑娘约黛玉去看惜春,黛玉说要回去洗澡不去,宝钗顺路就去了怡红院。
暖香坞和怡红院根本是相反的方向,哪里就顺路了呢?宝姑娘的借口不要太明显了吧。
她悄悄进了怡红院,丫头们都休息了,再悄悄走到宝玉的房间,宝玉也睡着了。
这个时候,正常人都会转身离开吧,但她不走,她直接走到袭人旁人说话,袭人都被吓一跳。
然后两人当着宝玉的面,说起宝玉穿肚兜之事,说得津津有味,毫不避嫌。见袭人绣的兜肚是宝玉贴身穿的,便觉得鲜亮可爱,爱不释手。等袭人一走,她马上接过继续绣,还一屁股坐到宝玉床沿上了。
这场面连大呼小叫的史湘云见了,都不敢出声,连忙拉着黛玉走开。
至于晚上,也是不曾落下的,有晴雯的话为证: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你想想啊,如果你对这个异性没想法,你会对他如此上心吗?
薛宝钗对贾母王夫人可以说是承色,对三春黛玉这些人可以说是应酬,但是对贾宝玉呢?也是应酬吗?
她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花签都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但她会为了宝玉脸红,也会为了宝玉低头羞涩。
当她的丫头莺儿说他们金玉上的字是一对儿的时候,她也没有否认过。她或许说不上爱宝玉,但心中肯定有一份说不出口的情感。
在薛家,很多事情薛姨妈都是听宝钗的,既如此,那薛姨妈几次三番在和王夫人说起金玉良缘一事时,她为什么不制止?她完全可以劝薛姨妈别总把金玉良缘挂在嘴边。
但是她从来没有阻拦薛姨妈,你说她对宝玉当真无意吗?若她真的不愿意嫁给宝玉,薛家又何必在薛家下这么大一步棋。
虽然贾王史薛是利益捆绑的四大家族,但是在京城也并不是只有这四个家族才有适婚男子,京城里比贾宝玉更好的男子也并非没有。比如史湘云的夫婿,就明说了是“郎才仙貌”,还有冯紫英等也是出身不错的男儿。
薛蟠也常与这些青年才俊交往,若薛家有意,是不是可以找媒妁提一下?比如傅秋芳哥哥就可以让婆子让贾府来打探消息,张道士也可以在贾母面前试探口风,薛家怎么就不可以主动议亲?
其实是薛家早就认定了贾府,薛宝钗也早就认定了贾宝玉。她初看通灵宝玉时,就一心关注到玉上的字和她金锁上的字是一对,还生怕宝玉不知道,喃喃的多念了几次。这份心思还不够明显吗?
普遍情况下,她是个无情之人,可是宝玉挨打后,她情急之下也会说漏嘴: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她分明对宝玉有意,所以她才会每天不受控制的跑去找宝玉,才会不放弃的一次又一次劝学宝玉,希望他终有一天能成为她心目中的理想夫婿。
她借冷香丸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可是热毒是压不住的。她的欲望,也是藏不住的。
她可以装出随分从时的样子,也可以管住自己的嘴,“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她管不着自己的腿,日行三万里只为准时出现在宝玉面前。
要知道,“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人是史湘云,可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
薛宝钗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不管有情无情,贾宝玉自始至终都是她看中的猎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