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青海黄河源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北部最高的秦代刻石,“黄河源头,补史之缺”,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尕日塘秦刻石,海拔4306米,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扎陵湖北岸山坡处。文字风格属秦篆。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完整的文字信息为:
“皇帝/使五/大夫臣□/将方□/采乐□” /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
意思是:秦始皇派五大夫翳率方技家去昆仑采药,翳乘坐秦始皇,三十七年三月己卯日的车,到达此地。
这么重大的古迹,难道这么多年一直都没人发现吗?
官方公布的信息,最早是1986年,牧民多杰南杰看到过尕日塘秦刻石,但当时并不知道上面书写的是文字。
整整40年后,2016年,玛多县副县级驻寺指导员、玛多山水文化研究员华旦听说了尕日塘秦刻石的存在。2019年,华旦见过尕日塘秦刻石。
2020年7月,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侯光良教授团队,也曾发现过这处石刻,并向青海省文物局反映报告,还留有照片。似乎这是第一次有照片佐证。
2023年7月,莫格德哇考古队探访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遗迹,到扎陵湖北岸山坡半腰,发现尕日塘秦刻石。
2025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正式公布尕日塘秦刻石这一发现。
然后,历时三个月,进行了考古鉴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对刻石开展了高精度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初步现场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最终形成考古调查报告。结果表明:
尕日塘秦刻石与湖滨坡地共同形成了山体挡风、水域调节微气候的地质条件。经实验室分析,刻石岩性为石英砂岩,耐磨性高、抗风化能力强。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2025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定名后,青海省投入118万元设置围栏监控,24小时值守,累计出动1200余人次,并划定为县级文保单位按国保标准管理。同时制定新的考古计划:将以此刻石为中心,在扎陵湖-鄂陵湖区域开展系统性考古调查,探索更多秦汉时期遗存。
《尕日塘》,藏语意为“往来歇息之平地”。顾名思义,和古代的驿道差不多。也就是说,秦朝时期,秦人深入羌藏,还是有可能的。但问题来了,既然是驿道,应该很多人走才对,为什么两千多年,一直没人发现呢?如果是因为地处偏僻,那么,秦始皇刻石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人知道吗?
再说这块刻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崭新如初”,清晰可辨。原因据说是此石为坚硬的石英岩,耐风化。那么,问题又来了。正因为石英岩极其坚硬,当时又没有现在的工具,是怎么雕刻的呢?且不说高原反应,荒无人烟。还有人说,现在博物馆的文物,都没有几件真的。
你想念李济教授吗?
当然,猜测归猜测,一切以官方文件为准。是真的,最好不过。
中国一些评估机构的高效率,一直备受称赞。
9月5日,中国评级机构中证鹏元,给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最高级别的AAA中国国内信用评级,从而为俄天然气发行人民币熊猫债券铺平了道路。
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已同意向中国铺设全球“最昂贵”的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但有数据显示,因为失去欧洲市场,公司去年开始就转入亏损。今年6月30日,俄天然气只剩下5372 亿卢布的现金和等价物。
2022年以来,俄天然气被惠誉评级下调至 距离违约不远的CC级。但总部位于深圳的中证鹏元,公正的给予了最高AAA级评级,理由是俄天然气对俄能源行业的战略重要性。指出虽然地缘政治风险和油价波动较大,但其财务状况仍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当年也被评估过,级别一样,也是AA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