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崖洞兵工厂制造出的独角牛枪。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歌》的传唱,生动刻画了敌后游击战士灵活歼敌的形象,也道尽了八路军在武器装备匮乏的困境下,如何巧妙利用战场缴获武器。1936年,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记载:“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然而,随着抗战形势推进,仅靠缴获难以满足作战需求,自建兵工厂成为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关键抉择,而位于山西黎城的黄崖洞兵工厂,正是这一历程中最耀眼的“掌上明珠”。
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与“武器自主”的认知,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已萌芽。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湖北汉口召开,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武装反抗的方向。1931年10月,为应对反“围剿”战争的武器需求,中革军委整合苏区分散的修械资源,在江西兴国官田村成立中央军委兵工厂——这是党独立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大型兵工厂,承担起修械与弹药生产的重任。但受国民党封锁、围剿与资源匮乏的限制,官田兵工厂始终未能彻底解决武器短缺问题,“靠缴获补给”的现状持续至全民族抗战时期。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武器困境进一步加剧。国民党政府仅按改编初期人数拨付武器弹药,且常不能按时足量供应;随着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展壮大,物资补充缺口越来越大,直接制约着游击战的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设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更将“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列为“当前紧急任务”,八路军的军工建设自此迎来关键转折。
全民族抗战初期,八路军首先在山西榆社韩庄村创建了太行山区最早的兵工厂——八路军总部韩庄修械所,迈出了敌后军工生产的第一步。但随着日军侵略加深,韩庄修械所面临严重安全威胁,寻找一处隐蔽、稳固的长期军工基地迫在眉睫。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深入太行山脉勘察,最终选定壁立千仞、易守难攻的山西黎城黄崖洞。为尽快建成兵工厂,工人与群众克服重重困难:跨险渠、平沟壑,靠肩扛手抬运输生产设备;缺乏现代化机床,就用土锉刀手工赶制枪械,当时流传的顺口溜“全凭一把土锉刀,太行山上出英豪”,正是对他们艰辛付出的生动写照。
1939年底,黄崖洞兵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初期拥有锅炉1台、蒸汽机2部、切削机床20多部,还新增10千瓦直流发电机保障部分厂区照明。凭借工人的智慧与韧劲,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1940年春,以汉阳造“七九式”步枪为原型造出第一批步枪,同年8月1日,又成功研制出自主设计的 “八一式”步马枪——这款步枪融合“捷克式”“三八式”“汉阳造”等枪械优点,枪重仅3.36公斤,口径7.9毫米,兼具射击精准、刺刀锋利、轻便坚固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制式化量产,成为八路军主力枪械之一。
至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已发展为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制造基地,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彻底扭转了八路军缺枪少弹的被动局面。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军工部所属各厂(以黄崖洞兵工厂为核心)共修枪数万支,造枪9000多支,生产掷弹筒2500具、迫击炮改平射炮数十门,复装和新制子弹223万余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弹19.8万余发、迫击炮弹3.8万发,黄崖洞兵工厂也因此被朱德总司令盛赞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然而,黄崖洞兵工厂的重要地位,也使其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目标。1941年10月底,日军调集7000余兵力,分南北两路突袭太行抗日根据地,妄图摧毁黄崖洞兵工厂。11月9日,战斗正式打响: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依托黄崖洞险要地形顽强抗击,3营7连司号员崔振芳率先发现敌人,及时吹响军号预警,战士们依托阵地多次打退日军猛攻,成功掩护兵工厂设备、物资与工人安全转移,崔振芳却在战斗中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16日,日军再度强攻时,厂区人员与核心设备已转移完毕,守卫队埋设地雷后撤出;17日拂晓,日军攻入厂区,遭地雷大量杀伤,兵工厂虽被破坏,但日军 “摧毁八路军军工”的阴谋彻底破产。此次黄崖洞保卫战历时8天,八路军毙伤日军近千人,被评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八路军总部还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的模范”“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
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在苍松翠柏间巍然矗立。
为纪念牺牲的烈士,1942年9月18日,八路军在黄崖洞水窑山修建公墓与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镌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及原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祭文;1971年,“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建成;1985年,当地对兵工厂遗址进行大规模修整,修复厂房的同时,新建牌楼、展览馆、镇倭塔等设施,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黄崖洞”三个金色大字,至今高悬于牌楼正中,纪念塔上“黄崖洞殉国烈士永垂不朽”的工笔隶刻,更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精神地标。
如今,山西长治黎城的黄崖洞周边,仍传唱着“黄崖洞下有黄崖,桃花寨上无桃花。英雄魂魄千古在,战鼓催开胜利花”的民歌。80余年过去,八路军兵工厂从无到有、浴血守护的历程,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重要篇章;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展出的黄崖洞兵工厂“独角牛枪”与崔振芳军号,更以实物见证着那段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