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连接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鲲鹏径三号桥组织桥梁合龙。
这座长度超过200米的生态廊桥,与即将于9月底合龙的鲲鹏径二号桥共同构成“小跳岛+长廊桥”生态廊道系统,作为罗湖“八园连通”的关键性节点,将实现银湖山至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贯通。据悉,整个廊桥项目预计年内向市民开放。
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
缝合生态断点的重要一环
红岗公园位于罗湖清水河数字新城南区,分东、西两个区域。
其中,东马岭已于今年1月完成提升对外开放,园内1公里的环山吸氧跑道和270度的观景台环山客厅广受周边市民喜爱。西马岭于今年8月对外开放,是集产城融合交流际会空间、城市天际线眺望观景台、自然科普教育和汽车主题活力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三号桥 效果图)
(二号桥 效果图)
地处深圳市 “山海连城计划” 中 “山脊翠脉” 中部核心地段的红岗公园,是实现 “一脊一带二十廊” 主脊全线贯通的关键枢纽节点,但地块之间因玉平大道、宝岗立交、铁路等复杂城市道路系统切割,周边二层连廊不完善,公园可达性及连通性较差。
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不仅是联通红岗公园的东、西区域及银湖山郊野公园的关键节点,也是缝合生态断点的重要一环。
两座“生态廊桥”均超200m
人行通道与动物通道互不干扰
据介绍,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建设给豹猫等本地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态路径。桥面主要由4米宽人行通道、8米宽覆土种植区组成,并通过钢爬藤架及植物围护网形成生态隔离带。
还有提供中途停歇的斑块生境的“小跳岛”及提供安全跨越公园的“长廊桥”,新建的两座“生态廊桥”均超200m,桥面一侧是行人步道,另一侧保留灌丛等自然植被,形成“人在廊下走,兽在林中行”的长线绿带。
(三号桥桥面 效果图)
(二号桥桥面 效果图)
为了让人类活动与动物通道互不干扰,人行道与动物通道之间设置钢爬藤架及植物攀爬围护网,形成人与动物通行区域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减少对动物的影响,爬藤架亦可作为人行通道遮阳措施。
若将红岗公园看成夹在银湖山、围岭山之间的一块“踏脚石”,野生动物后续不必一次穿越三四公里马路,只需“跳”到红岗公园这个中转站,再“跳”到另一片山林,降低迁徙风险。
未来,两座“生态廊桥”将串联银湖山郊野公园至红岗公园东马岭,形成“小跳岛+长廊桥”的结构生态廊道,打造“最城市的生态廊桥、最公园的生态廊桥”,塑造生态与城市自然融合交汇点,给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态休闲体验。
家住附近的郝女士表示:“有了这座桥,从东马岭到西马岭方便多了,原来还要过马路、等红灯,现在不仅美观,也更省时安全。”
今年1月,红岗公园东马岭已完成改造并开放,其环山跑道和观景台深受市民欢迎;西马岭也已于8月开放,成为集观景、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两桥贯通后,将为市民提供更便捷、丰富的休闲健身空间,实现城市与生态资源的共享互利。
鲲鹏径是深圳目前最长的远足径路线,全长约200公里,全程分为20段,穿越山岭、森林、湖泊、溪涧、海岸,串联10多座主要山峰、20多个自然郊野公园、10多个大型湖库、10多个历史人文地、30多个城市观景点,以及九大城市重点发展片区。
一径多景,看遍深圳山海都会胜景:阳台山千峰叠翠、云飞霞照;大沙河畔草长莺飞、书香缭绕;梅沙尖的蝶舞鸟鸣、风起云涌;东西涌的石破浪卷、海阔天空……鲲鹏径汇聚了深圳市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貌,是容纳近万种野生动植物栖居的城市生态家园。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深视新闻 李婷
编辑:钟汝芳
审读:黄淳 马丹 梁力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