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英经贸联委会第14次会议现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英国商贸大臣彼得·凯尔相谈甚欢。双方签署了两份重要谅解备忘录,同意加强新能源、金融、服务贸易等广泛领域的合作。凯尔当时表态:“英方高度重视对华经贸合作,看好中国市场机遇”。针对英方的态度,王文涛明确表示:“中方将扩大自英进口,鼓励中国企业投资英国”,这是时隔七年之后中英经贸关系重新起航的重要信号。
然而不到24小时,英国外交部以所谓“向俄军队提供关键物项”为由,宣布对多国70艘船只、30家实体和个人发起制裁,其中包括3家中国实体。同样是9月12日,英国海军“里士满”号护卫舰与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联手过航台湾海峡并进行滋扰挑衅。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指出,美英的行径传递错误信号,破坏台海和平稳定。英国国防部辩称此举属于“例行公事”,并称“英国皇家海军完全遵照国际法和惯例执行任务”。这已是英国军舰今年第二次穿越台海,6月18日英舰“斯佩号”就曾悍然穿越台湾海峡。
面对英国一系列挑衅行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态度明确且立场坚定。中方直言,关于英国此次实施的制裁,毫无国际法依据,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行为,敦促英方立即撤销对有关中国实体公司的制裁。且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强调:“我们从未给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中俄企业正常交往合作也不应受到干扰和影响”。
其实,英国这几年在对中国的政策上,一直都是“两面派”,这也不是第一次这样了。2024年6月,英国就曾以所谓“涉俄”为由对5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被中国商务部谴责为“长臂管辖”。2025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特别经济法案》,强制接管中资民营企业敬业集团旗下的英国钢铁公司,使中国数百亿投资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更早的2022年,英国还动用《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强制中企出售半导体公司86%的股份,理由同样是“国家安全威胁”。从英国这些年对华总是反复无常的政策就能看出,这个老牌帝国现在面临不少头疼的难题。首先,脱欧之后,英国的制造业越来越不行了,迫切需要外面的钱来投资。
要知道,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英贸易额就高达987亿英镑。英国大学里18%的留学生来自中国,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来源。其次,英国又顶不住来自盟友的压力。美国频繁对其施压,限制对华技术合作,很多时候也只能跟着做。2022年英国对华为5G设备和服务进行限制,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英国既想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又怕得罪美国,两头都想兼顾的策略,导致对外政策缺乏连贯性,经常前后矛盾。又合作又对抗的策略,长远来看,很可能会让自己吃亏。英国强行征收中企资产、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中企出售股份等行为,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将使国际投资者对英国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产生怀疑。
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英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478亿美元,中国对英投资增长246%。英国打压中企的行为将危及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在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全球性问题上,中英本来有广阔合作空间。但英国这么搞对抗,合作就谈不上了,肯定会受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