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全票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份媒体声明,谴责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起的空袭。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表态,因为一向偏袒以色列的美国,这一次居然罕见的表示了支持。
这个信号再明确不过。
美国不是在默许对盟友的批评,而是在两个关键盟友之间,重新划出了一条线。一条关乎利益、战略与外交底线的线。
9月9日,以色列对多哈发动空袭,针对的是哈马斯高层。
这本身不意外,意外的是地点和后果,行动发生在卡塔尔,一个主权国家,并且导致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的死亡。
卡塔尔是什么角色?
它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事支点。
乌代德空军基地驻扎着上万美军,是美国中东行动的中枢神经。在这里动手,与其说是“反恐”,不如说是一次战略上的“越界”。
更关键的是,卡塔尔还是目前几乎唯一能在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传话的调解人。
几个月来美国的中东外交几乎全部围绕多哈展开,人质谈判、停火倡议,哪一项离得开卡塔尔?
所以空袭发生后,卡塔尔方面第一时间斥之为“国家恐怖主义”。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反应,也异常迅速。
他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以色列的行动“无助于实现以色列或美国的目标”,他对此“非常不满”。
话不中听,但很真实。
真实的背后,是一场冷静到几乎冷酷的盟友价值重估。
一边,是内塔尼亚胡领导下的以色列。极右翼执政联盟为维持权力,持续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采取激进政策,屡次无视美方劝阻,不断给美国制造外交被动的局面。
另一边,是卡塔尔。乌代德基地不能动摇,液化天然气供应影响全球市场,调解人角色无可替代——三重价值,层层叠加,构成了美国无法忽视的战略资产。
当以色列的行动开始实质性损害美国在卡塔尔的利益时,选择,就不再困难。
于是,在安理会,美国投下了赞成立场。
不是情绪化表态,不是偶然失误,而是一次清晰的战略校准:警告以色列,安抚卡塔尔,稳住中东布局。
这也不是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个人关系的突然破裂。
从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到推动《亚伯拉罕协议》,特朗普一度被以方视为“史上最亲以的总统”。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当盟友的行动开始损害美国的利益,所谓“特殊关系”也要让位于现实计算。
多哈的爆炸声,不过是将这种计算摆上了台面。
后果是深远的。
对以色列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交警示。美国的保护伞不再是无限的。内塔尼亚胡政府将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压力和国内质疑。
对卡塔尔而言,则是一场明确的外交胜利。从2017年被断交封锁,到如今获安理会一致撑腰,其“中东枢纽”的地位再次巩固。
而对整个中东来说,这意味着传统联盟逻辑正在发生变化。美国不再无条件庇护,地区国家必须重新计算自己的安全选择。
总的来说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美国这一票,既是对过往的纠偏,也是对未来的预判——在中东,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