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餐饮江湖里,火锅向来是最卷的赛道之一。大品牌厮杀,区域新军不断冒头,表面上门店越开越多,实际上“高规模低利润”已成行业常态。
有一批小火锅品牌,逆势快速扩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老马扎市井小火锅,只用两年时间,全国门店数就突破了300家,成为细分赛道的黑马。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生意逻辑?本期“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直播对话,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老马扎创始人严昭兵,以及“餐饮品招笔记”主理人海蓝,给出了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火锅行业现在怎么形容?“卷王之王”绝不夸张。客单价下滑、口味趋同、体验单一,让传统大火锅陷入困境。
严昭兵坦言,自己从大火锅转型,就是看到了用户需求的变化,大火锅锅底费高、客单价高、人均要120-150元,适合4人以上聚餐;但疫情之后,消费者转向高频、小聚、轻负担的用餐场景。
老马扎的打法很简单:取消锅底费、油碟费,把锅底做成“有料锅”,现端现吃,还拓展10多种口味,人均只要30-60元,1-3人用餐也毫无负担。
数据显示,2020年1-3人消费占比35%,到2024年已经涨到55%。这就是典型的场景创新,直接切中年轻人的“小聚蓝海”。
海蓝从消费者测评视角补充:“很多人对先付锅底费心理抵触,老马扎直接免了,尝试门槛低了。
1-3人吃饭点大锅不划算,点小锅又怕不够,老马扎的‘有料锅+小盘菜’正好堵住了这个矛盾。”这也是品牌能迅速拉新、复购高的关键。
场景要有“烟火气”,把冷冰冰变成有温度
老马扎的门店场景设计极具市井感,由美院团队操刀,“立体画”形式全方位还原老成都街头:旧木门、录音机、搪瓷杯、暖光灯……甚至有门店把大树都保留了下来,树上挂灯,顾客坐树下吃饭,像在邻居家聚会。
这种真实烟火气,远比千篇一律的商业装修更能打动消费者。
海蓝举例说,老马扎的墙上海报是旧杂志剪的,搪瓷杯都有使用痕迹,这些细节让消费者感到不是“装”的,而是真正的“市井”。
樊宁总结:“餐饮行业竞争已经从‘味觉’升级到‘情绪价值’,烟火气本质就是用情绪抓人。”
在产品上,老马扎坚持“守正求变”。豆花找本地老阿姨手工做,牛肉经过十多轮测试,锅底沿用川渝传统炒制工艺。
但又增加了烧卤、蒸菜、小盘菜,满足一人食、小聚需求。严昭兵认为:“传统味型是根,场景适配是增长催化剂,缺一不可。”
数据显示,老马扎70%顾客是年轻人,20%是家庭,10%是老人。靠的是“守正”留住老客,“求变”吸引新客。
比如老人认准麻辣味,年轻人追求新场景、花样小菜,家庭喜欢不辣锅底和健康蒸菜。全龄覆盖、场景多元,才能让品牌不困在单一客群。
严昭兵坦言,早期做过“19.9元锅底”促销,流量很大但复购低。后来总结出“成本可控、品质不降”的原则,和本地供应链合作、中央工厂统一炒料降本,但核心食材绝不含糊。
性价比的真谛,不是绝对低价,而是让消费者觉得“超值”。68元的豆花牛肉锅,两人能吃饱,锅底有料、食材够实在,还没有各种隐性收费。
海蓝也说:“消费者买单的,是钱和体验的匹配度。取消锅底费,食材扎实,体验感强,比一味打低价战更能锁住口碑。”
从0到300家,老马扎的扩张路径值得很多连锁品牌学习。严昭兵说,早期走过“盲目快扩张”的坑,好在及时调整,先把首店打磨好再复制。
成都十一街店测试半年,日销稳定才全国铺开。还为加盟商提供选址、培训、区域保护,尽最大努力降低水土不服风险。
海蓝补充,老马扎的社区店、工厂店、商场店都会“因地制宜”做差异化,比如社区店强化复购,工厂店味性重,商场店节奏快。
餐饮业风起云涌,创新花样百出,但火锅赛道的本质从未改变,“好吃不贵”始终是最大公约数。
严昭兵表示,老马扎接下来要升级2.0版,从“传统市井”到“舒适型市井”,但麻辣鲜香、平价定位、烟火体验三大核心不会变。
樊宁最后总结:场景创新、产品守正、性价比、连锁打法,本质都是回归消费者需求。火锅再怎么卷,只要抓得住需求,平衡好传统与现代,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