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足球赛让常州火爆出圈,这座曾经“先天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如今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比赛日夜晚,常州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的迪诺水镇人声鼎沸。巨幕大屏正直播“苏超”比赛,市民游客一边呐喊助威,一边喝啤酒、吃小龙虾,单日客流超过3.5万人次。
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先天旅游资源并不占优。但如今,它已从江南文旅洼地转变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超千亿元的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01 “无中生有”的文旅奇迹
常州并非传统旅游资源富集地,但懂得“无中生有”的创新之道。这座城市从未出土过恐龙化石,却成功打造了中华恐龙园这一超级IP。
1996年,常州抓住《侏罗纪公园》带来的全球恐龙热,争取到恐龙化石博物馆项目。但他们不满足于静态展示,开创了“科普+游乐”模式,于2000年建成中华恐龙园。
如今恐龙主题业态为常州文旅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超35%。
常州复制这种创新模式多处开花:对淹城遗址采用“城内保护,城外开发”原则,将“三个土墩墩”点土成金;把天目湖水库打造成自然山水类景区水上乐园。
02 四大经济激活消费新引擎
今年夏天,常州通过发展“宠物经济”“赛事经济”“演出经济”和“文博经济”,构建多元化文旅产品体系,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
“宠物经济” 升温,常州推出“爱宠同行”主题消费季,30余项萌宠主题活动吸引大量爱宠家庭。宠物嘉年华活动2天吸引客流超2.8万人次,带动消费超570万元。
“赛事经济” 爆发,苏超联赛成为现象级流量入口。端午期间,常州对扬州游客推出景区免票政策,吸引超15万人次到访,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激增25%。
“演出经济” 崛起,“十四五”以来常州累计举办营业性演出超6.6万场次,2023年至今大型演出活动达56场,吸引乐迷170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近100亿元。
“文博经济” 深耕,常州年均推出60余个精品展览。2025年上半年,全市博物馆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文创总营收超500万元。
03 融合发展的常州路径
常州深谙融合发展之道。近年来,常州发展“文博+旅游”“演艺+旅游”“赛事+旅游”“非遗+旅游”等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内容+流量”“文化味+烟火气”体验内容。
“文旅+演艺”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太湖湾音乐节采用“游乐园+音乐”的独特模式,今年“五一”假期吸引乐迷近13万人次,近70%来自江苏省外,带动周边消费超6.5亿元。
博物馆也成为文旅融合亮点。常州博物馆“金色海昏”特展观展人数超过13万人次,不少周边城市游客“为了看一个展奔赴一座城”。
04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常州不仅是文旅明星,更是产业高地。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正在向万亿级目标冲刺。
常州率先打造以“发、储、送、用、网”五个环节为主体的产业生态闭环。9月13日,以“新能源 新动力 新常州”为主题的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启幕,33个重点现场签约,总投资超337亿元。
“十五五”期间,常州将保持在制造端的领先优势,加快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上突破,前瞻布局未来细分的领域,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05 未来产业的布局
常州市已出台《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重点布局 “6+X”未来产业赛道,计划5年打造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6”即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化合物半导体为代表的六大成长型未来产业;“X”即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数据产业、循环制造、空天信息、氢能、脑机接口、细胞基因等前沿性未来产业。
到2030年,常州计划培育10家以上未来产业领军企业,100家以上未来产业标杆企业,1000家以上未来产业的骨干企业,推动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
06 交通与基础设施支撑
未来发展需要基础设施支撑。2025年,常州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2亿元以上,建成一批重大项目。
常州将确保常泰长江大桥、常泰高速南接线建成通车,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全线贯通,花海大道主体工程完工,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交工验收。
还将开工建设宁常高速公路金坛至武进段、常溧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吴大道西延智慧快速路工程二期、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二期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在低空经济方面,常州将推进苏锡常环太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获批并落地建设,联合苏州、无锡、南通申报城市空中交通(UAM)管理试点。
07 城市空间规划与定位
国务院已批复《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常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指出要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强化与南京都市圈功能联动。
到2035年,常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6.0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6.1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25.06平方千米以内。
常州将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加快主城区和金坛区同城化发展,推进中心城区和溧阳市一体化发展。
今年1至7月,常州12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和实现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4%、10%。6月以来,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常州市旅游消费金额、接待人次增速省内第一。
新能源产业规模今年正冲刺迈上万亿台阶的目标,未来产业到2030年总产值计划超4000亿元。
常州不再满足于“工业明星城市”的标签,而是正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