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社区食堂的饭菜可以送到家,没想到现在还能送到万家书房。你瞧,活动一结束,我就能吃上午饭了!”在万里街道万家书房,刚参加完阅读活动的胡阿姨从外卖骑手手中接过午餐,满脸笑意地说。这样的场景,正是万里街道以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温暖居民生活的缩影。
今年以来,普陀区万里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数字化未来社区建设,从餐食配送服务、了解活动信息到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多个数字服务场景落地,将高效集约的便利供给融入多元群体生活日常,让科技温度渗透至社区的每个角落。
“点一点”一键预约,数字服务助力就餐更便捷
“过去参加活动我总会提前退场,跑菜场买菜,回家做午饭。现在好了,活动场地变成助餐点,餐食直接能送到!”胡阿姨一边打开餐盒一边点赞。
“这样的便捷,源于多次的走访调研。”万里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杨晓芬介绍,调研中,许多居民反映社区活动很丰富,但因忙于家务,对于参与社区活动总是有所顾虑。为此,万里街道广泛征集民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阵地等增设助餐点,并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居民点餐-中央厨房配餐-骑手配送”服务闭环。居民只需通过手机预约“点一点”,即可实现活动与用餐的无缝对接。
居民用餐
“问一问”一图导览,信息集成让活动更可及
数字化赋能不仅解决了“吃饭难题”,更显著提升了社区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在万有引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交暨社区居民张佩佩正在参加一场心理讲座。
“以前了解活动信息,要么看微信,要么打电话,事情一多还会忘记。现在,在高德地图上就能一次搞定。”张阿姨现场进行了演示:打开高德地图,搜索“万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当月活动列表清晰展现,一键即可实现预约和导航。
这是万里街道推进数字化场景应用的又一尝试。万里街道与高德地图平台合作,依托AI智能助手提供24小时活动咨询服务。具体而言,街道将党群服务阵地线下点位信息数字化,进一步整合党务、政务、位置、事项等资源,构建起“党群服务地图”平台,最终有效解决了群众“去哪办”“就近办”的实际服务需求。
经过多轮调试和居民体验反馈,数字系统不断优化,信息更精准、服务更便捷。从电话辗转至“一屏预约”,从多方打听到“一键导航”,万里街道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实现了社区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构建起高效集约、参与感十足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居民等群体可以就回应不精准的问题及时反馈,不仅是使用者,更是成为了社区建设参与者。
高德“普陀区·数字未来社区”万里街道社区服务信息界面
“碰一碰”一触即入,数据融合让社区更友好
万里街道的数字化建设不仅服务于居民,也惠及快递、外卖等新就业群体。在中骏天誉小区门口,饿了么骑手张召用手机扫一扫墙上的设备,跳出绿码,小区大门就立即开启。“以往进小区需登记、领卡,耗时两三分钟,高峰期容易延误订单。现在用‘碰一碰’,一秒开门,效率高多了!”
针对骑手“进门难”问题,万里街道协调物业及技术企业,打通支付宝与物业门禁系统数据,实现无接触通行。这一细微改变,既提升了配送效率,也体现出社区治理中人文关怀的延伸。“这种被信任的感觉真好,现在感觉自己也成了社区一员。”张召说。从高效畅行到融入社区,万里街道以数字化便利为新就业群体畅通了服务路径,也吸引他们以“流动哨兵”身份参与社区共建,成为治理体系中的积极力量。
在万里街道与饿了么共同推动的“数字未来社区建设项目”中,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移动哨兵”正通过“拍一拍”等数字功能,成为社区消防安全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骑手们在日常配送中深入街巷角落,如果发现如消防通道堵塞、电动车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即可通过骑手端应用迅速上报。线索经平台初步整合后,会实时推送至街道平安专员和社区网格员,实现从发现到处置的高效闭环。
从一餐饭的温暖,到一场活动的从容,再到一个群体的融入,万里街道的数字化实践,始终围绕着居民的需求展开。这些不是简单地把技术拼在一起,而是紧盯居民生活中的难题,用数字协同打通服务里的堵点,让响应更及时,也让社区治理更智慧、更有温度。
原标题:《数智融社区,服务暖人心!普陀万里街道数字化建设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张知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