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最近,美食综艺《一饭封神》热播,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厨凭借独特的魅力和惊艳的菜品,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他叫黎子安,今年 55 岁,此前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却因在节目中展现的天马行空厨艺和随性松弛的状态,意外收获大批粉丝,被网友亲切称为 “微醺大厨”。谁能想到,这位如今备受追捧的顶流大厨,竟是个不爱社交的社恐宅男,人生过半才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黎子安的出圈,始于一道 “惠灵顿牛肝菌”。这道菜不仅造型精致,更藏着他对食材的巧思,灵感源自他曾在山上采菌菇的经历,看到草地上冒出的菌菇像一个个小面包,便有了将牛肝菌与惠灵顿酥皮结合的创意。这道菜一经亮相,便勾起观众的复刻热情,而他在制作过程中展现的从容与专注,更让不少人被这份对美食的热爱打动。
镜头前的黎子安,总是穿着简单的白 T 恤,斜挎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布袋,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个布袋几年前他参加颁奖礼时就背过。他坦言,这样的穿搭能省去每天想搭配的时间,把精力都放在更重要的事上。不熟悉他的人,或许会被他偶尔微醺的状态和话少的表现误解,却不知这份 “松弛” 背后,藏着他对社恐的坦诚。他曾直言,自己不爱说话,偶尔喝酒是为了缓解紧张,私下里更是个喜欢宅家、爱网上冲浪的 INFP,和大众印象中 “顶流” 该有的活跃模样截然不同。
黎子安的人生轨迹,远比镜头前看到的更曲折。他出生在香港,12 岁随家人移居美国加州。父母满心期待他能接受西方教育,未来成为医生、律师这类 “体面” 职业者,父亲经营着一家中餐厅,却从不让他靠近,反复叮嘱 “好好读书就够了”。可黎子安对美食的热爱,早已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大学时,他考入伯克利攻读艺术和艺术史。彼时的他,数学不好、读书速度慢,后来才知道自己的状态符合 ADHD 的特征,那段求学时光充满压抑。他对艺术有兴趣,却渐渐发现,想在艺术圈立足,需要极强的个性和社交能力,而内向的自己显然不适合。直到大学三四年级,他终于认清内心,比起在艺术史的框架里挣扎,他更想走进厨房,用食物传递温度。
这个决定,让他背负了不小的压力。父母牺牲事业带家人到美国,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获得高学历,放弃学业去当厨师,无疑是对他们期待的 “背叛”。那段时间,他一边继续学业,一边在餐厅打工,纠结了两三年才彻底下定决心退学。幸运的是,外婆成了家里唯一支持他的人,这份鼓励,成了他追逐厨师梦的重要动力。
80 年代的美国湾区,餐饮业蓬勃发展,名厨开设的餐厅层出不穷。家附近的 “Chez Panisse” 餐厅,是黎子安的美食启蒙地。主厨 Alice Waters 倡导用新鲜的小农食材,打破了当时美国餐饮业工业化的现状,每周更新的菜单,他都会仔细收藏。那段时间,他常和朋友打卡不同餐厅,认识了不少主厨,也渐渐发现,厨房这个封闭又专注的空间,恰好适合不爱社交的自己,不用频繁与人寒暄,只需专注处理食材,用味道说话。
最初的从厨之路,充满艰辛。头三年,他在小餐厅做基础工作,收入微薄,看着大学同学毕业后陆续买房买车,他也有过迷茫,却从没想过放弃。后来工作的餐厅倒闭,他为了学习更专业的厨艺,主动找到旧金山知名的法国餐厅 “Masa’s”,提出免费打工。直到一位员工意外受伤,他才得到正式入职的机会,每天剥几十只龙虾、处理各种肉类,扎实的基本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练就的。
在 “Masa’s”,他接触到传统法餐的体系,每个岗位做满 6 个月就能轮换,让他有机会全面学习不同菜式的制作。90 年代,传奇名厨 Alain Ducasse 是所有厨师的偶像,黎子安也不例外。为了靠近偶像的烹饪理念,他跳槽到丽思卡尔顿的法餐厅,因为那里有 Alain Ducasse 的得力助手。Alain Ducasse 擅长将法国乡间菜肴升级,用顶级食材和技巧做出充满亲切感的美味,这种 “不刻意追求精致,却藏着温度” 的风格,深深影响了黎子安,也成了他后来做菜的核心思路。
2003 年,Alain Ducasse 计划在香港洲际酒店开设餐厅 “Spoon”,黎子安抓住这个机会回到香港。在酒店工作的几年里,他渐渐发现自己不适应复杂的职场环境 ,每天要开无数会议,和各个部门的人沟通,这让社恐的他倍感压力。2009 年,他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 “On Lot 10”,主打法餐,却渐渐觉得主题限制了创意。直到 2014 年,“Neighborhood” 餐厅诞生,他才真正实现了 “自由做菜” 的愿望,没有固定主题,没有条条框框,当天在菜场买到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
这家藏在中环巷弄里的小店,只有二十几个座位,只在晚上营业,开业初期甚至没做过任何营销。黎子安用味道吸引顾客,两年后才开始盈利。从 2018 年起,“Neighborhood” 连续 8 年入选 “亚洲 50 强餐厅”,最高排名第九,还摘得米其林一星。可即便获得如此高的认可,黎子安依旧保持着初心,他会在开店前亲自去鸭脷洲海鲜市场采购,看到新鲜的三刀鱼、花竹虾,或是难得一见的大镜贝,就像发现宝藏般兴奋,甚至会因为现金花完,特意去 ATM 取钱继续采购。他说,“在菜场看到食材的感动,比任何灵感都重要”。
今年,《一饭封神》成了黎子安人生的转折点。55 岁的他,原本没想过要走进公众视野,却在节目中意外展现了真实的魅力,认真做菜时专注投入,面对镜头时略带羞涩,偶尔喝口酒缓解紧张,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感,反而让观众觉得亲切。他在节目中还原刚做厨师时的鸡饭,怀念外婆的味道;用一道 “惠灵顿牛肝菌”,让观众看到食材与创意的碰撞。他坦言,参加节目时没对名次有期待,却没想到,自己的 “缺点” 会被观众接纳 ,“原来大家真的会欣赏有很多缺陷的人”。
如今的黎子安,成了全网追捧的顶流,生活却依旧简单。每天早上去菜场采购,打一会儿乒乓球,中午回家休息、陪领养的小狗玩耍,傍晚到餐厅准备营业,晚上营业几个小时就收店。他说,“现在不是工作带动生活,而是生活带动工作”。开餐厅没让他赚大钱,却让他在香港过上了舒服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接受自己的社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食物传递温度,用真诚打动人心。
从伯克利退学的迷茫青年,到坚守厨房三十年的厨师,再到 55 岁意外爆红的顶流,黎子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从没有固定的剧本,哪怕性格内向、起步较晚,只要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接纳真实的自己,终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独特的光芒。这样的黎子安,难怪会让全网为他着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