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是无数学子都想去的学府。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一纸证明,更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然而,2020年,一个仅16岁的高二女孩冼奇琪却扬言:“我懒得考清华北大”。
这句话瞬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众人惊讶质疑,也纷纷批评她不自量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底气,才会让她说出这样的话呢?她最后又考了多少呢?
“放养式”成长
冼奇琪,2004年出生在广东阳江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中。
虽然她父母都是老师,但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放养。
因此,从小她就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被送进各种补习班或兴趣班,她也没有被父母严格监督与安排。
但在这个充满了自由与宽容的家庭中,冼奇琪反而不知不觉间,养成了阅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每当父母一人手捧一本书看时,小小的冼奇琪也常会坐在他们身边,看着属于自己的图画书。
而这也让她上学后,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尤其在数学方面更为突出。
她不仅能快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还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在其他孩子还在为理解课本知识而苦恼时,冼奇琪已经在探索更为复杂的题型,并时常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升入初中后,冼奇琪考入了广州有着“神学院”之称的华附奥校。
这个学校云集了全省最顶尖的学霸,学术氛围异常浓厚,而冼奇琪在这里并没有被其他同样优秀的学生所淹没。
她不仅迅速适应了新环境,还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
初中的她,已经开始接触奥数,复杂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在她手中变得游刃有余,她的数学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随着年龄的增长,冼奇琪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
她的阅读范围也非常广泛,从科学书籍到文学名著,从人文历史到自然科学,几乎无所不涉。
这样广泛的阅读不仅开拓了她的视野,也让她在不同学科间找到了共通的思维模式。
这些都为她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前高考的大胆选择
2020年,16岁的冼奇琪正值高二。
普通学生此时还在紧张地准备高三的冲刺阶段,而她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信息。
这个少年班因招收天才少年而闻名,是中国科技大学的特色项目,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
与常人选择“稳妥”地完成高中学业、在高考考出好成绩上好大学的的做法不同。
冼奇琪在看到少年班的招生简章后,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提前参加高考,挑战中科大少年班。
这个决定不仅需要打破常规,还意味着她将放弃整个高三的学习时间,提起和高三学生一起参加高考。
这种“走捷径”的做法,无疑让人感到惊讶和不解,因为少年班的考试难度极大,录取率极低,每年仅有几十个名额。
而冼奇琪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比普通的高考考生大了数倍,毕竟她学习再好,也才高二。
然而,冼奇琪并未被这种压力所吓倒。她坦然接受了挑战。
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她对自己学习能力和未来规划深思熟虑的结果。
她不愿意将大好时光浪费在复习已经掌握的内容上。
而是希望尽快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去探索那些让她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为了迎接中科大少年班的考核,冼奇琪开启了紧张而高效的备考模式。
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其他人需要三年才能学完的高中课程,同时还要准备少年班特殊的考试内容。
初试主要考察她的基础知识,而复试则更加考验她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快速吸收。
尤其是那场现学现考的复试,在没有任何预习的情况下,冼奇琪凭借强大的理解力和自信,冷静应对。
这种对学习的快速转化能力,让她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尽管备考时间短暂而紧凑,但冼奇琪没有被高强度的学习压垮,反而将每一天都当作挑战自我的机会。
在她看来,每一次测试都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每一个难题都是一次提升能力的契机。
她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繁忙的学习日程中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她习惯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复盘当天的学习内容,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不仅如此,冼奇琪还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与考试相关的资料,或者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正是这种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热爱,让她在高考和少年班的考试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经历了初试、复试、面试等层层考验后,冼奇琪最终以663分的高考成绩,顺利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这个结果虽然在她的意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叹不已。
因为对于一个年仅16岁的高二学生来说,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的高度,实属不易。
然而,一次采访却让她陷入了舆论中。
此前,冼奇琪的梦想是上清华北大,于是,记者就在采访中问她,还会不会继续上高三,然后去清华北大。
不料,冼奇琪的回答简单而直接:“我懒得考清华北大了。”
众多质疑
冼奇琪那句“懒得考清华北大”的言论一经传出,立刻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而那些不知道她已经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网友,更是对她开始了口诛笔伐。
有人指责她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骂她在哗众取宠、故意吸引眼球。
更有甚者,直接用“狂妄自大”来形容她,认为她的这番言论是在挑战清华北大这两所顶尖学府的权威。
网络上的议论和嘲讽蜂拥而至,一时间,冼奇琪仿佛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这些质疑和批评,冼奇琪的反应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她既没有急于解释,也没有被批评声击倒,而是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她相信,真正的答案并不在于口头辩解,而在于日后的实际表现。
她深知,清华北大固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学府,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对她而言,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进入一个更符合她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平台,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她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大众的期待而放弃自己的初衷。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再次提及了她的那句“懒得考清华北大”。
面对记者的追问,冼奇琪依旧平静地回答。
她并不是看不起清华北大,而是认为不必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做自己已经掌握的事情。
她更希望用这段时间去探究更多未知的领域,提升自己在感兴趣的方向上的能力。
她的回答简单直白,却透露出一种对时间和机会的珍视,以及对自身选择的坚定。
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让她在众多质疑声中显得尤为独特。
不过,冼奇琪并不是没有感受到外界的压力。
尽管她表面上显得泰然自若,但每当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质疑时,她也曾有过困惑和不解。
为何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个对自己而言合情合理的选择,却要遭受如此多的非议?
但很快,她就调整了心态,冼奇琪逐渐明白,任何人都无法取悦所有人,也不需要活在他人的评判里。
她决定用成绩和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些质疑,而不是争辩谁对谁错。
她选择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冼奇琪的实力逐渐得到了验证。
当她以高分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的消息传出时,曾经的批评声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掌声和赞叹。
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女孩,意识到她的选择并非出于鲁莽或自大,而是对自己清晰认知后的一种从容决断。
成就的背后
可以说,冼奇琪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自我选择的印记。
而支撑她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不仅是她的天赋与努力,还有来自家庭的深厚支持和她对自我信念的坚定追求。
对他们来说,冼奇琪能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冼奇琪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了一种探索的心态,而不是被迫去完成任务。
这样的性格让她在学习中总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热情,而这些优点也得益于父母的引导和陪伴。
每当她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父母都会陪她一起探讨,不论是科学难题还是文学作品,他们都乐于成为女儿最好的听众和讨论伙伴。
另外,在冼奇琪决定报考中科大少年班时,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也许是鲁莽和冒险的,但在冼家却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尊重和信任,不仅让冼奇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给了她无限的勇气去面对挑战。
她明白,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和选择,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家人的支持,冼奇琪自身的坚持和自律也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学习的道路上,她从未有过松懈或懈怠。
即便是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她也能合理安排时间,将学习与休息平衡得恰到好处。
她的生活节奏紧凑却不紊乱,学习之余,她仍保持着广泛的阅读习惯,这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面,也让她在学科之间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
冼奇琪始终相信,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未知的勇气。
结语
冼奇琪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路。
无论这条路是否符合常规,只要是出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对未来的勇敢追求,它就值得被尊重。
因为她知道,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她就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同样,她也相信,只要坚持做自己,走自己认定的路,总有一天,就会实现更大的梦想。
冼奇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孩在面对世俗标准时的从容不迫,也让我们明白。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真正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自己选择去走哪条路。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2020年8月22日 关于《懒得考清华北大?16岁女生考上中国版“麻省理工”!》的报道
新浪网 2020年8月20日 关于《厉害了! 广州16岁姑娘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少年班|中科大|冼奇琪》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